
(1).指黍的茎秆。 汉 班固 《白6*虎通·八风》:“凉风至,黍禾乾。”
(2).黍和禾。泛指粮食作物。 唐 裴鼎 《陂防判对》:“天生五材,水善利物,且溉且粪,长我黍禾;为隄为防,制为畜泄。”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黍禾汉语 快速查询。
黍禾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黍禾”为复合词,由“黍”与“禾”二字组成:
二、复合词“黍禾”的释义
“黍禾”在古籍中多指两类核心作物:
具体作物组合:
文化象征意义:
三、典籍中的典型用例
《王力古汉语字典》引《汉书·食货志》:“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其中“百亩之田”即涵盖黍禾等作物。
白居易《观刈麦》中“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虽未直写黍禾,但“陇黄”之景涵盖黍类作物,反映农耕文化共性。
四、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当代“黍禾”一词多见于:
参考资料来源:
“黍禾”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黍的茎秆
这一释义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白虎通·八风》:“凉风至,黍禾乾”(凉风吹来,黍的茎秆变得干燥)。这里的“黍”特指黍子(一种黏性谷物,俗称黄米),“禾”则指其茎秆部分,常用于描述与农耕相关的自然现象。
黍和禾的合称,泛指粮食作物
唐代裴鼎在《陂防判对》中写道:“且溉且粪,长我黍禾”(灌溉施肥,使粮食作物生长),此处“黍禾”扩展为粮食作物的统称。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汉语中通过具体作物代指农业生产的修辞手法。
补充说明:
建议需查阅具体古籍用例时,可参考《白虎通》《礼记》等文献来源。
白话戏巴榄饱和烃北府兵彪昺吃粮纯美词学待时殚均饿杀飞沿走壁风里来雨里去归宗古冶子含识鸿衣羽裳缓步惶懹检治枷稍甲子孑絃矜法禁营开阁卡卡擽合乐天安命领给盲飇淼寥明斯克欧刀篇数强羊谦退慊心青莲冠毬杖踢弄软堰睿祖三季三说法蛇鳞胜残去杀沈括守御叔豹思省送聘讬好王路四门畏景无渝限尽萧晨笑音狭心症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