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门石窟的意思、龙门石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门石窟的解释

中国 著名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分布在 河南 洛阳 城南 伊水 入口处两岸的 龙门山 ( 西山 )和 香山 ( 东山 )。开凿于 北魏 太和 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 洛阳 后,至 唐 代,历时四百馀年。以 唐 代 开元 (公元713年-741年)以前的最多。现存石窟1,352个,龛785个,造像97,000馀尊,题记3,860种。雕刻刀法圆纯精致,佛像表情生动。后因遭受帝国主义分子的破坏,较小佛像十之八6*九都失去了头部,著名的两块《帝后礼佛图》浮雕也被盗走。解放后设立龙门保管所,进行修整和保管。也称 伊阙 石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龙门石窟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龙门石窟”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龙门石窟”是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伊河两岸的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巅峰代表。其名称源于隋朝时期的地理称谓“龙门”,传说与大禹治水开凿伊阙的典故相关。

二、历史背景

  1. 开凿时期:始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持续营造达400余年,其中北魏和唐代为两大兴盛期。
  2. 政治与宗教动因:北魏统治者通过开凿石窟巩固政权合法性,唐代则因武则天等皇室支持达到艺术高峰,例如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据传以武则天容貌为原型雕刻。

三、艺术与文化价值

  1. 风格演变:
    • 北魏:以“秀骨清像”为主,造像清瘦、衣纹简洁(如古阳洞)。
    • 唐代:转向丰腴圆润的“大唐风范”,如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展现宏伟气度。
  2. 雕刻技艺:融合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多种技法,窟型装饰随朝代更替变化,北魏繁复、唐代简化。
  3. 多元文化融合:除佛教造像外,还包含道教、儒家元素,以及《龙门二十品》等书法碑刻,被誉为“魏碑精华”。

四、规模与地位

五、延伸意义

该词常被用作比喻,形容卓越的才能或成就,因其艺术高度与历史厚重感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网络扩展解释二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指位于中国河南洛阳市的一处历史遗迹,是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这个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解释:龙门和石窟。

龙门的拆分部首是龙,笔画数为五画,表示一个传说中的神兽,常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物象征。石窟的拆分部首是石,笔画数为五画,表示由石头构成的洞穴。

《龙门石窟》一词的来源是因为这个地方有很多雕刻了佛教造像和浮雕的石窟。这些石窟中的雕像数量众多,而且艺术品质也非常高,历经几个世纪的时间仍然保存完好。

尽管我们现在常见的是简化字,但在繁体字中,《龙门石窟》的写法和现代汉字保持一致,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人们写汉字的方式与现代有些不同。但是在《龙门石窟》这个词的写法上并没有太多变化。只是可能在字形的细节上会有一些区别。

例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描述《龙门石窟》的神奇之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它呈现了佛教文化的辉煌。”

一些与《龙门石窟》相关的组词可能有:“龙门石窟壁画”、“龙门石窟文化”等。

与《龙门石窟》相关的近义词可以是“龙门石窟石刻”、“龙门石窟佛像”等。

反义词可能没有那么明确,但可以使用与之相反的词语,例如“平原”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