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介鳞的意思、介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介鳞的解释

(1).甲虫与鳞虫。《大戴礼记·曾子天圆》:“介虫介而后生,鳞虫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淮南子·兵略训》:“下至介鳞,上及毛羽。” 唐 无名氏 《李林甫外传》:“兹介鳞之属,其间苦事亦不少。”

(2).古代传说中的鱼类祖先。《淮南子·墬形训》:“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鯤鯁,鯤鯁生建邪,建邪生庶鱼;凡鳞者生於庶鱼。”

(3).比喻远夷。含贬义。《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西域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介鳞喻远夷,言其人与鱼鳖无异也。”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 扬雄 有言, 朱崖 之弃,捐之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介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文献用例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基本释义

“介鳞”指代身披甲壳或鳞片的生物,古代文献中多特指水族动物。

二、文献例证与文化内涵

  1. 《淮南子·地形训》:

    “介鳞者,夏食而冬蛰。” 此句说明介鳞类生物(如龟、鱼)夏季活跃、冬季蛰伏的习性,反映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 。

  2. 古代生物分类体系:

    古人将动物分为“蠃(裸体)”“羽(鸟类)”“毛(兽类)”“鳞(鱼类)”“介(甲壳类)”五类(见《大戴礼记·易本命》),其中“介”“鳞”并列为水族代表 。

  3. 祥瑞象征:

    如《礼记·礼运》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龟(介)与龙(鳞)均属瑞兽,体现介鳞在传统文化中的神圣性 。

三、引申用法

“介鳞”偶喻指边疆少数民族,如《后汉书》以“介鳞”代称北方游牧民族(因其穿戴鳞甲),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介鳞”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其解释和出处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梳理如下:

1.甲虫与鳞虫的统称


2.古代传说中的鱼类祖先


3.比喻边远地区的民族(含贬义)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淮南子》《后汉书》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挨近阿倚柏子户版瓦板烟薄嬷崩沦本货沧溟畅情仇家出下村程寸管帱察电磁炉第六感二袁防守疯长凤衣海底眼憨皮浣花溪花甎艰梗枷楔解鞍己饥己溺决词桷杙糠秕老爷爷林珍龙蜕谬漏木柑墓亭嗯声品读凭霄启明轻颦气象火箭塞井夷竈伤楚生的米突声灵沈酿川折气守具思慕坦白田狩体勘违年微隐详整枭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