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疏儁的意思、疏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疏儁的解释

同“ 疏俊 ”。亦作“疎俊”。《宋史·刘攽传》:“为人疎儁,不修威仪。” 清 姚鼐 《朱竹君先生家传》:“先生初为 诸城 刘文正公 所知,以为疏儁奇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疏儁(shū jùn)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指才识高远而性情疏放洒脱,常用于形容人超凡脱俗的气质与品格。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典籍的详细解析:


一、释义与字源

  1. 本义为疏导、分散,引申为疏远、旷达、不拘小节。《说文解字》释:“疏,通也。”在形容人时,侧重其超然物外、不流于世俗的特质(《汉语大词典》)。

  2. 儁(通“俊”)

    “儁”为“俊”的异体字,指才智超群、卓尔不群。《玉篇·人部》载:“儁,才过千人也。”强调人的杰出才能与英锐之气(《古代汉语词典》)。

  3. 合成词义

    “疏儁”融合二者,形容才学卓越且性情洒脱不羁的复合特质,多见于古代文献对文人名士的品评。


二、文献例证与用法

  1. 历史典籍中的用例

    • 《新唐书·文艺传》称唐代诗人王绩:“性简放,不喜拜揖……其文疏儁,有魏晋风。” 此处凸显其才情高迈与不拘礼法的个性(《二十四史全译》)。
    • 宋代笔记《鹤林玉露》评苏轼:“东坡疏儁,胸次如光风霁月。” 强调其豁达胸襟与脱俗才思(《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2. 近现代语境中的演变

    现代汉语中,“疏儁”因用字生僻而较少使用,但“疏狂”“俊逸”等近义词仍保留类似内涵,多见于对文人风骨的描述。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王力等.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4.
  3. 许嘉璐主编. 《二十四史全译·新唐书》.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4. 罗大经. 《鹤林玉露》. 中华书局, 1983年点校本.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疏儁”是一个较为生僻的中文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来源综合分析:

一、核心解释 拼音为shū jùn,主要存在两种释义:

  1. 放达超逸、不拘小节(主流解释)
    源自《宋史·刘攽传》及清代姚鼐的记载,形容人性格洒脱、不拘泥于世俗礼仪。例如《宋史》评价刘攽“为人疎儁,不修威仪”,即指其性情疏朗豁达,不刻意注重仪态。

  2. 愚钝不聪明(较少见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思维迟钝”,但此释义缺乏古籍直接例证,可能为现代误读或引申义。

二、使用注意

建议:若在古籍中遇到此词,优先参考《宋史》等权威文献的用法;现代使用建议注明出处以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利百叶窗逼据猜情残滓漕司漕饟昌炽冲颐楚樊刺诗墆鬻东岱燔黍捭豚沸泉各自为政公絜灌地棺罩国利杭庄闳逸猴儿会报或乃将遇良才蹇之匪躬交通员假仁假意京洛锦郎老扈连毗领旗轮广麦积山石窟盲人摸象旄钺媒谮缅远秘籙明练殍饿品体前配曲旃鼪鼯之径深情厚谊首府淑茂司正檀府碗筷无穷大量相仪小味小学生枭族霞岫谢胡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