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匀;匀称。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纳紬绢尺度》:“宜令诸州道府,来年所纳官绢,每匹须及一十二两,其絁紬只要夹密停匀,不定斤两。” 宋 姜夔 《续书谱·疏密》:“书以疎为风神,密为老气。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鱼之四点,画之九画,必须上笔劲静,疎密停匀为佳。”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端砚﹞其受墨也,差差鳞鳞,融洽停匀,石与墨得,墨与石亲,沛然膏流,油然酎醇。”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她因此特别爱重她的头发,……如果有一缕还欠妥贴,有一处尚未停匀,她是不惜化加倍的工夫从新梳过的。”
“停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有以下两层:
均匀、匀称
常用于描述事物分布、形态或节奏的平衡协调状态。例如:
方言中的“停当”或“妥当”
在部分方言中(如吴语),该词可能引申为“安排妥当”或“事情准备就绪”。例如:“行李都收拾停匀了,随时可以出发。”
注意:该词与“亭匀”常被混用,但“亭匀”更强调形态的匀称美感(如形容身材匀称),而“停匀”侧重整体的平衡性。若需更精准的解读,建议补充具体语境。
停匀是一个动词词语,常用于描述停止或平衡不变的状态。它表示物体或行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静止、平稳或稳定。
停匀的部首是亻(人)和廴(延伸),共计9个笔画。
停匀是一个古代汉字,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其具体来源和由来尚无确切的解释。
停匀的繁体字为停勻。
在古代,停匀的写法可能会有些变化。但基本上,它的结构和现代汉字一致,只是形状和细节上有所不同。
1. 他停下来,目光停匀地扫视着四周的人群。
2. 时间在停匀的流逝中,渐渐划过了我们的记忆。
3. 这个音符停匀地落在每一个节拍上,使整个乐曲更加平稳。
停驶、停飞、平衡、静止、稳定
静止、稳定、平稳、固定
运动、不平稳、不稳定、摇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