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鼎大吕的意思、九鼎大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鼎大吕的解释

九鼎:古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庙大钟。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鼎大吕"是汉语中极具分量的成语组合,由"九鼎"与"大吕"两个象征国家重器的词汇构成。《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比喻非常贵重的事物或地位显赫的人物"(《汉语大词典》第1卷),具体可拆解为以下四层内涵:

一、九鼎溯源 九鼎出自《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相传大禹治水后划分九州,收九州之铜铸九鼎,鼎身镌刻魑魅魍魉图案以震慑邪祟。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自此九鼎成为王权正统的象征。

二、大吕考释 大吕为周代十二律之一,《周礼·春官》载"大吕为阴律之始",原指古代乐律中的基准音调。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记载"大吕:吕,旅也,言阴大,旅助黄钟宣气而牙物也"(国学大师),后引申为太庙中陈列的巨型铜钟,与九鼎并称国家礼乐重器。

三、组合释义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首现组合用法。此处毛遂使赵国地位提升,堪比九鼎的政权象征性与大吕的礼乐权威性,形成双重权力隐喻。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举足轻重的人或事,如"这份合作协议在业界堪称九鼎大吕"。

四、文化价值 据《战国策·东周策》记载"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九鼎的争夺史实印证其政权象征意义。而《礼记·明堂位》载"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夏后氏之龙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国学大师),则体现大吕在礼乐制度中的核心地位。二者组合形成的文化意象,承载着华夏文明中"国之重器"的集体记忆。

网络扩展解释

“九鼎大吕”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比喻言论或事物的分量极重、影响力极大。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的九座青铜鼎,象征九州统一,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重器,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2. 大吕:指周代宗庙中悬挂的大钟,属古代乐律“十二律”之一,象征礼乐制度的庄严与权威。
  3. 整体含义:将“九鼎”与“大吕”并列,比喻话语或事物的分量极重,具有决定性或里程碑意义。

出处与典故


用法与特点

  1. 语境:多用于形容权威人物的话语、重要决策或关键事件的影响力。
  2. 语法: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如“此人的意见堪比九鼎大吕”。
  3. 近义词:黄钟大吕(侧重庄严性)、一言九鼎(侧重承诺的分量)。

权威性与文化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史记》原文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琯碑榜碧茸博实卜课策学吃不服赤小豆殚绌丹镂雕槁耳诵粉戏拊床钩金寒坰护蒇秽菜见説敬上爱下救苦救难疾雨君子国居庞砍大山坤宁宫枯水郎才女貎老鱼跳波六琯留取丹心照汗青龙户鲁男子妙法暮生儿奶乌他泥伏弄暖乞哀告怜七短八长晴河青苹末勤母齐衾铨历扫地无余舌本胜利油田生物学石宫实现守玄送灶投谒湍涛像心像意小孩小鸡胆小绺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