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制六律管。 唐 杜甫 《小至》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 仇兆鳌 注:“《汉书》:以葭莩灰实律管,候至则灰飞管通。冬至之律,为黄鐘也。葭,芦也。琯以玉为之,凡十有二;六琯,举律以该吕也。” 宋 朱淑真 《冬至》诗:“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琯飞葭动细灰。”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二》:“吹嘘有藉,幸同六琯飞灰。”
“六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音律、节气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六琯(liù guǎn):指玉制的六律管,属于古代用于测定节气、音律的乐器。
“六琯”融合了古代天文、音乐、文学三重内涵,既是科学仪器的体现,也是诗歌中的文化意象。其核心关联点为:玉制律管→节气观测→音律规范→文学隐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律历志》或仇兆鳌《杜诗详注》等典籍。
六琯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传统意义指的是以六根琅琅发声的乐器。
根据《康熙字典》的介绍,六琯的部首是玉,并且拥有19个笔画。
六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乐文化。根据历史记载,《周礼》中有“乐正之官掌作六琯”的记载。另外,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有关于六琯的提及。
繁体字“六琯”的写法与简体相同。
根据古汉字的演变,六琯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字形。初期的六琯在形状上与现代相似,后来发展为右边加上“串”的形态,并逐渐演化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形态。
1. 《诗经·魏颂·羔裘》中有“穆穆六琯,言协其行。”的句子,描述了六琯的音乐声。
2. 他操控着六琯串编织出美妙的音乐。
六十琯、琯瑯六風、乐器琯瑯、六弦琯瑯。
六條琯、琯繯、玉琯。
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