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参的意思、常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参的解释

(1).群臣每日于前殿朝见皇帝,称常参。 唐 张籍 《早朝寄白舍人严郎中》诗:“常参班里人犹少,待漏房前月欲西。”《新五代史·杂传·李琪》:“ 唐 故事,天子日御殿见羣臣,曰常参。”

(2).泛指定期入朝为常参。 宋 梅尧臣 《梦后寄欧阳永叔》诗:“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后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3).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常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在不同历史文献和语境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 每日朝见皇帝
    指唐朝时期,群臣每日在前殿朝见皇帝的礼仪制度。例如《新五代史·杂传·李琪》记载:“唐故事,天子日御殿见羣臣,曰常参。”。

  2. 定期入朝的泛称
    宋代以后,“常参”逐渐演变为对官员定期入朝觐见的泛称。如宋梅尧臣诗云:“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

  3. 属员谒见上官
    明清时期延伸为下属官员依固定时间拜见上级的礼节,如《天奇教育》所载:“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补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常参(cháng cān)指的是常常参与、常常参加的意思。常(cháng)是一个意义很广泛的字,表示经常、平时等。参(cān)则指参与、加入等。常参的部首是立,总共有8画。 常参这个词源于《左传·庄公十一年》:“居者为常参于上,然后可以谏。”意思是常住在国君的身边,这样才能给予忠告和建议。繁体字的写法是「常參」。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常」字的上半部分类似「巾」字,下半部分则是「弓」字,两者合在一起形成了「常」字的结构。在现代汉字简化过程中,「巾」字的上半部分变成了「尤」字,而下半部分则简化为了「弓」字。参字的结构由「|」和「又」组成,「又」字代表手的形状,「|」则表示手的动作。这个结构表达了加入、参与的意思。 用常参这个词造句,可以说:“他是一个对公司发展非常关注的员工,常参各种会议并提出建议。”这句话意思是他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并给出建议。 常参这个词可以组成其他词汇,例如常参见(cháng cān jiàn),意思是经常去拜会、拜访上级。还有常参谋(cháng cān móu),意思是常常给出军事或政治上的建议和谋划。 与常参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经常参与、常常加入。相反的词语是很少参与、很少加入。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