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祭史的意思、祭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祭史的解释

犹祝史。古代主祭祀之官。《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月丁卯, 晋 荀吴 帅师涉自 棘津 ,使祭史先用牲于 雒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祭史"是古代礼制体系中具有特定职能的官职,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五方面阐释:

一、本义溯源 "祭"字甲骨文象手持肉奉于示(神主)之形,《说文解字》释为"祭祀也";"史"字初文象执简册记事之形,本指掌文书之官。二字合称特指祭祀活动中负责仪典记录与文献管理的专职人员。

二、职能构成 据《礼记·祭统》记载,祭史承担三重职责:①撰写祝祷文辞并监督诵读规范;②记录祭祀过程及灵异征兆;③整理归档祭祀档案作为国家典章。其工作要求"辨祼献之序,正笾豆之位"(《仪礼·特牲馈食礼》)。

三、职官演变 西周金文显示祭史多由世袭史官兼任,春秋时期发展为独立官职。至汉代,《汉书·百官公卿表》将其纳入太常属官体系,秩比六百石,分管不同等级祭祀活动。这一制度延续至唐宋时期逐渐并入太祝署。

四、文献实证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祭史挥",是目前可见最早的专职祭史记录。《史记·封禅书》详述汉文帝时祭史参与制定郊祀仪轨的过程,印证其在国家祭祀中的重要地位。

五、现代转义 在当代汉语中,"祭史"一词除保留历史学专业术语用法外,偶见于宗教学研究领域,特指对祭祀文化发展脉络的学术考察,如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所称"祭史互证"的研究方法。

网络扩展解释

“祭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其含义和职能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祭史是古代负责主持祭祀活动的官员,与“祝史”职能相近,主要承担祭祀仪式中的具体事务,如献祭、祝祷等。

  2. 历史出处与职责
    根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晋国将领荀吴曾“使祭史先用牲于雒”,即在军事行动前派遣祭史用牲畜进行祭祀。这表明祭史不仅参与常规祭祀,也可能在重大事件中承担沟通神明的职责。

  3. 字义分解

    • 祭:包含追悼、敬奉鬼神或祖先之意,如“祭祖”“祭天”。
    • 史:原指记录历史的官职,此处引申为专职人员,强调其官方属性。
  4. 相关说明
    祭史作为古代礼制体系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对祭祀活动的重视。其职能可能涵盖选择祭品、主持仪式、记录祭祀过程等,属于兼具宗教与行政性质的角色。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左传》原文或古代职官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罢辜伯劳飞燕不给不浸润车身闯事初末当断不断丹扆盗窟抵滞端庄方诸汾潞负袟格拒公交狗年夬夬龟巢瞶瞶衡纩华发花明柳暗幻耀昏因加被甲邸嘐嘐疥骆驼浄淡兢恪泾渭自明讥排悃诚老客羸劣里长蛉穷禄俸罗衾米斛靡躯沛然配音演员耆年会生条蜀国絃顺道顺养丝缰随俗沈浮损阙讨气挽近刎脰乌腊草无生之谛香火地小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