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唐书·李泌传》:“时 李怀光 叛,岁又蝗旱,议者欲赦 怀光 。帝博问羣臣, 泌 破一桐叶附使以进,曰:‘陛下与 怀光 ,君臣之分不可復合,如此叶矣。’由是不赦。”后以“破桐之叶”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金史·完颜纲传》:“代之而不受,召之而不赴,君臣之义已同路人,譬之破桐之叶不可以復合,骑虎之势不可以中下矣。”
“破桐之叶”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出自《新唐书·李泌传》。唐代李泌为劝谏唐德宗不赦免叛将李怀光,将一片桐叶撕破后呈给皇帝,比喻“君臣关系如同破碎的桐叶,不可复合”。最终德宗未赦免李怀光,典故由此流传。
二、本义与引申义
三、用法与特点
四、常见误解辨析 需注意与“微不足道”含义区分。部分非权威资料(如)误释为“事物微小”,实为讹传,正确含义应聚焦“不可复合”的决裂状态。
示例:
“公司两大股东矛盾激化,关系已成破桐之叶,合并计划彻底终止。”
《破桐之叶》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秋天将至时,桐树的叶子开始脱落。用来形容事物快要结束或走向尽头。
《破桐之叶》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叶,总共有12个笔画。
繁体字为「破桐之葉」。
在古代,「破桐之叶」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准确的历史写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待续。
待续。
待续。
待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