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末统辖一标军队的长官。《清文献通考·兵一》:“各镇标统辖各协及各营。” 子虚子 《湘事记》五:“ 湘 之反正,全在兵与下级军官之力。其上级官如四十九标标统 黄鸞鸣 ……二营管带 陈强 等,均以秋操在北。”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七篇:“ 陶泽锟 杀了 赵尔丰 后, 尹大都督 立地升他为标统。”
“标统”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基本定义
指清末新军中的团级指挥官,全称“标统带”,隶属于协(旅级单位),管辖约1500人。
军制结构
按清末改革后的编制:
文献例证
个别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标准统一”的成语,形容规范一致。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权威性较低,建议优先参考历史释义。
“标”取自“标准营”缩略,“统”即统领,体现清末军事近代化中对西方军制的借鉴。该职位随清朝灭亡而取消,民国初年改为“团长”称谓。
“标统”是一个汉字词语,常常用来形容事物符合规范、规则或标准,并具有统一性的特征。它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规范、统一性,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的行为规范、言语举止统一。
“标统”这个词的部首是“⺮”(竹子radical),笔画数是8画。
“标统”源于中国古代文字,是现代汉字之一。它的繁体形式是 “標統”。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对于 “标统” 这个词,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古代文字资料了解到它的古写方式,但是经过历史演变,现代的写法已经普遍取代了古代写法。
1. 制作产品时,我们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保证产品的标统和质量。
2. 领导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标统大方,言行一致。
标准、统一、统计、标志、规范、规则。
一致、一统、合规、规范。
混乱、不统一、不合规、不规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