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摩尼教的意思、摩尼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摩尼教的解释

旧译“明教”、“末尼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3世纪由摩尼创立。主要经典为《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净命宝藏经》《赞愿经》等。宣传善恶二元论,善人死后可获幸福,恶人则须堕入地狱。曾传布于北非、南欧与亚洲一些国家,公元7世纪后渐衰亡。公元6-7世纪传入中国,曾被严禁,元明以后渐融入其他教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由波斯人摩尼(Mani,216-274)创立的古代宗教,其核心教义融合了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与佛教思想,主张“二宗三际”的宇宙观。“二宗”指光明与黑暗的对立本质,“三际”指世界经历初际(光明与黑暗分离)、中际(二者混合斗争)和后际(彻底分离)三个阶段。该教派认为物质世界是黑暗侵入光明的产物,信徒需通过禁欲修行帮助光明回归本源。

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摩尼教经典包含七部著作,采用波斯语和叙利亚语写成,包含《密迹经》《大力士经》等文本,部分残卷现存于敦煌文献与埃及考古发现中。其宗教符号以“十字架、日月、莲花”组合为特征,体现多元文化交融(来源:大英百科全书“Manichaeism”条目)。

该教在唐代传入中国,称“明教”或“末尼教”,《册府元龟》记载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有波斯人献《二宗经》。宋代方腊起义时曾以明教为号召,陆游《老学庵笔记》称其“吃菜事魔”习俗引发官方禁令(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册府元龟》卷九七一)。13世纪后摩尼教逐渐衰落,但其思想影响了中亚诺斯替教派与中国民间宗教。

网络扩展解释

摩尼教,又称明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是公元3世纪波斯人摩尼(Mani)创立的宗教,其教义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对古代欧亚大陆的宗教发展有深远影响。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起源

摩尼教是古代波斯宗教之一,由摩尼于216—274年间创立。其核心教义为“光明与黑暗二元论”,认为宇宙由善(光明)与恶(黑暗)两种对立力量构成,二者持续斗争并最终分离。该教在中国被称为“明教”,元明时期因受压制逐渐融入其他民间教派。

二、核心教义:二宗三际论

  1. 二元对立
    光明象征精神、善与真理,黑暗代表物质、恶与欲望。人类灵魂源于光明,却被困于黑暗创造的肉体中。
  2. 三际分期
    • 过去:光明与黑暗分离;
    • 现在:二者混合斗争,信徒需通过禁欲释放光明;
    • 未来:光明彻底战胜黑暗,实现终极救赎。

三、宗教融合特征

摩尼教被称为“古代超级宗教”,其教义广泛吸收:

四、传播与影响

五、经典与制度

主要经典包括《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净命宝藏经》等,教团有严格等级制度,分选民(修士)和听众(普通信徒)两类,前者需终身禁欲、素食和每日祈祷。

摩尼教虽在15世纪后逐渐消亡,但其思想对中世纪宗教运动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细节,可参考《科隆摩尼古卷》等考古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魄凹凸不平抃笑碧荷冰洲石簿钞捕迹卜祝参牟子嘈囐柴爿陈古刺今丑小鸭刍论从嫁澹味定趋惰容芳径放青方张服鍊浮香雚蒻国稼鼓鞉寒木春华鹤经后爹后敍哗辨花胡洞黄鲿鱼火眸胶折静耳卷衣空光枯干累茵梨花带雨立即披绵樯橹洽应青牛翁侍鬟诗奁市列顺考朔门太宗铜腥拖网万枢威声乌头飨福饷项瞎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