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保全气节。《汉书·昭帝纪》:“栘中监 苏武 前使 匈奴 ,留单于庭十九岁乃还,奉使全节,以 武 为典属国,赐钱百万。”《北齐书·傅伏传》:“ 齐 军 晋州 败后,兵将罕有全节者。” 明 唐顺之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其幸而恒处於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於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清 顾炎武 《刈禾长白山下》诗:“食力终全节,依人尚厚颜。”
(2).谓妇女保全贞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 赵五娘 千里寻夫,隻身无伴,未审果能全节与否。”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古列女传》:“ 春秋 时,妇人以全节著者,《诗》惟 共姜 ,《春秋》惟纪 叔姬 。”
“全节”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保全气节
指在逆境或考验中坚守原则与道德,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尊严。例如《汉书·昭帝纪》记载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仍“奉使全节”,即强调其气节不屈。
妇女保全贞操
古代文献中特指女性在困境中保持贞洁,如清代李渔《闲情偶寄》提到赵五娘“未审果能全节与否”,即讨论女性名节的坚守。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书》《闲情偶寄》等原文。
全节是一个表示完整、完全的概念的词汇,常常与“全面”、“整体”等意思相关。它强调了某物或某种情况的完整性和综合性。
全节的部首是“八”,笔画数是5。
“全节”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在古代,节指的是桔梗、条木或分叉处,用来表示完整的部分。后来,全节的含义逐渐延伸,表示整体、完整的状况。
全节的繁体为「全節」。
在古代,全节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全节的写法为「厥日全節也」。在古代的字典或文献中,全节的写法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
1. 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全节。
2. 我们需要全节地了解这个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全局、全面、全力以赴、全速、全心全意。
完整、整体、总体。
局部、片段、不完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