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鲍酪的意思、鲍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鲍酪的解释

亦作“ 鲍螺 ”。一种由 鲍 氏创制的乳酪饼。 徐珂 《清稗类钞·饮食·鲍酪》:“ 乾隆 时,有以牛乳煑令百沸,点以青盐滷,使凝结成饼,佐以香秔米粥,食之,絶佳。復有以蔗糖法製如螺形,甘洁异常。始於 鲍氏 ,故名‘鲍螺’,亦名‘鲍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鲍酪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字源和古籍用例中综合考释:


一、单字释义

  1. 鲍(鮑)

    • 本义指盐渍的鱼,后泛指腥臭或粗劣的食物。《说文解字》释为“饐鱼也”,即腌渍腐败的鱼。《孔子家语》有“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之典,喻环境对人的熏染。
    • 引申为粗鄙、低贱之物(《康熙字典》引《集韵》)。
    • 原指动物乳汁制成的半凝固食品,《释名·释饮食》载“酪,泽也,乳汁所作,使人肥泽也”。
    • 后亦指果浆或发酵饮品(《礼记·礼运》郑玄注)。

二、复合词“鲍酪”的考释

“鲍酪”作为复合词,最早见于南朝文献,其含义需结合语境:

  1. 指代粗劣食物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载陆机嘲北方人:“千里莼羹,未下盐豉”,后人注解中提及北人饮食“啖酪食鲍”,以“鲍酪”泛指北方粗朴饮食,与江南精致羹汤对照,暗含贬义。

  2. 隐喻低俗品味

    宋代笔记《太平广记·诙谐篇》引故事,称某人“所好唯鲍酪”,喻其品味庸俗(《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六)。此处“鲍酪”已从具体食物转为象征低层次喜好。

  3. 古籍中的特殊用例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部》提及“鲍鱼”时,连带描述“酪”为发酵物,二者并称时强调其“味浊气滞”的特性(《本草纲目》卷四十四),强化了词义的负面色彩。


三、词义总结

“鲍酪”属文化负载词,其核心含义为:


参考资料

  1. 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李昉《太平广记·诙谐》,中华书局影印本。
  3.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部》,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鲍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解析:

1.基本定义

“鲍酪”指一种由鲍氏创制的乳酪饼,又称“鲍螺”。它起源于清代乾隆时期,是一种以牛乳为原料,经煮沸后加入青盐卤凝结成饼状或螺形的甜点,常佐以香粳米粥食用,口感甘洁。

2.历史背景

据清代徐珂《清稗类钞》记载,鲍酪的制作工艺独特:将牛乳煮至沸腾后点入盐卤,使其凝固成饼,或用蔗糖塑成螺形,因创制者为鲍氏而得名。

3.延伸争议

部分资料(如、6)提到“鲍酪”作为成语,意为“丰盛的酒食”,但此解释在其他权威来源中未被提及,可能与原意混淆,需谨慎参考。

4.现代应用

如今,“鲍酪”一词多用于描述传统乳制点心,常见于历史或饮食文化相关的文献中,现代实际食品中较少见。



“鲍酪”主要指清代鲍氏创制的乳酪甜点,制作工艺考究,兼具历史和文化价值。关于其成语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安命韛拐子谤怨罢士程巧持衡遄行萃集寸楮啗説锻炼端石风从風世画幡换流豁口虎兕出柙狡狗矫然进贤黜奸计穷虑尽久坟蠲弃濬发课仿空中书哙伍离玦荦硞麻脸马僮梅汁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冥翼末偻尼居葩经乾霍乱清重缺蟾衢壤人面狗心睿监善藴神歌失律水案,水案儿水柜属昔淑贤碎折裙夙兴套板特有微信握手言欢屋鼠显涂鞋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