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微尘滴露,喻事物微小不足称。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冀以尘露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况学仙之士,未必有经国之才,立朝之用,得之不加尘露之益,弃之不觉毫釐之损者乎!” 宋 司马光 《言遣奠札子》:“此虽圣明所自知,然臣区区尚欲以尘露之微,助山海之大,庶几万一或有所益焉。”
(2).犹言风霜,比喻辛劳。《宋书·谢庄传》:“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 唐 元稹 《报雨九龙神文》:“是月己巳,刺史 稹 以二从事蒙受尘露,百里诣龙,为七邑民赴诉不雨。”
(3).尘飞露干,比喻时间短促。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二:“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尘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意象的复合词,常见于古典诗文,其含义可从本义与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尘”指细微的尘土,“露”指清晨的露水。二者均具短暂易逝、微末渺小的特性,如《汉语大词典》释为“尘埃和露水”,象征事物转瞬即逝的本质。
生命短暂与人生微渺
在诗文中常比喻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无常。如魏晋诗人陆机《赴洛道中作》:“人生譬朝露,世变多风波”,以“尘露”暗喻人生如朝露般短暂,世事如尘埃般飘忽。
卑微之力与奉献精神
引申为微小的贡献或绵薄之力,含谦逊之意。如《宋书·范晔传》载“仰酬尘露”,意指报答微不足道的恩惠,体现谦卑之心。
漂泊际遇与羁旅之悲
古典文学中常寄托行旅艰辛与身世飘零之感。唐代王勃《别卢主簿》中“唯当青史上,千载仰嫔风”,结合“尘露”意象暗喻人生如风尘露水,漂泊无定。
“尘露”凝结了中国文化对自然哲思与生命观照的深刻体悟。其双重意象既反映古人对万物无常的认知,亦传递出在有限生命中寻求价值的精神内核,成为文人表达人生感悟的经典载体。
来源参考:
“尘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比喻事物微小不足道
该义项以“微尘滴露”为意象,强调事物的渺小或贡献的轻微。例如曹植在《求自试表》中写道:“冀以尘露之微,补益山海”,表达以微小之力助益大事的谦逊态度。葛洪《抱朴子》也提到“得之不加尘露之益”,进一步印证此用法。
借指辛劳或风霜
此义项通过“尘露”暗喻奔波劳苦。如《宋书·谢庄传》中“蒙犯尘露”描述君主早出晚归的勤政,唐代元稹文中“蒙受尘露”则指官员为百姓求雨的辛劳。
象征时间短促
以“尘飞露干”暗喻人生短暂,常见于文学作品。阮籍《咏怀诗》中“人生若尘露”即用此意象,表达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该词多用于古代诗文,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解析古典文献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
巴巴儿的豹袖鬓髯藏弓烹狗赤雀衔丹书宠人出液蹉对撮盐入火打道子达要雕俗楯纷多宝塔碑二十一史富国韍佩改辟甘居感思高当铺苟然还笏花环简佩迹地技乐进耕计穷智极决履骏才賫赐栏门老交情霤槽孟庑内宫佥允晴光勤拙乞求乳钟上祭山呼海啸畲耕设圈套蛇行鼠步诗功司刑套房田入恬嬉完蛋文子文孙五爱教育险坂小口小奚奴溪洞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