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金罌子 ”。常绿攀援状灌木。枝条有刺,复叶通常有三片小叶,花白色。果实成梨形或椭圆形,有刺,成熟时橙黄色,可入药,有补肾、固精等作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金罌子止遗洩,取其温且澁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金樱子》﹝集解﹞引 韩保升 曰:“金樱子在处有之。花白。子形似榅桲而小,色黄有刺。”
金樱子是蔷薇科常绿攀缘灌木植物金樱子的成熟假果或花托(),别名糖罐子、刺梨子、补肾果等()。以下为综合解释:
形态
分布与生长环境
多分布于中国南方如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常见于向阳山野、灌木丛或河畔()。
性味归经
性平,味酸、甘、涩,归肾、膀胱、大肠经()。
主要功效
成分与食用
含维生素C、还原糖及多种氨基酸,果实去刺后可生食或熬膏()。
如需进一步了解分布或炮制方法,等来源。
《金樱子》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黄金樱花。
《金樱子》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金和木。金部表示与金属相关的含义,木部表示与木材相关的含义。
根据笔画计数,金樱子共有11画。
《金樱子》一词的来源并不明确,可能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相互合并而成。
《金樱子》的繁体字为「金櫻子」。
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具体可根据历史文献和文物来推测。
1. 我在公园里看到一棵金樱子,它非常美丽。
2. 这幅画展示了金樱子的细腻之美。
可以根据《金樱子》的含义和概念进行组词,例如:金花、樱花、樱子等。
近义词可以根据黄金的特征和樱花的特征进行选择,例如:黄金樱花、金色樱花等。
反义词可以根据黄金和樱花相反的概念进行选择,例如:黑木樱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