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嗣的意思、国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嗣的解释

皇位继承人。《东观汉记·下邳惠王衍传》:“惟王与 下邳王 ,恩义至亲,正此国嗣,非王而谁?”《晋书·废帝海西公纪》:“王室艰难, 穆 哀 短祚,国嗣不育,储宫靡立。”《新唐书·惠昭太子宁传》:“於是国嗣未立, 李絳 等建言,……帝曰:‘善。’以 寧 为皇太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国嗣”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详细释义

  1. 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强调国家政权的正统延续性。例如:

    • 《东观汉记》提到:“正此国嗣,非王而谁?”(确定皇位继承人,非你莫属)。
    • 《晋书》记载:“国嗣不育,储宫靡立”(皇位继承人未定,太子之位空缺)。
  2. 使用场景
    常见于史书、诏令或讨论继承制度的文本中,现代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


补充说明


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可参考《东观汉记》《晋书》等史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国嗣

国嗣(guó sì)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国”和“嗣”两个字组成。

部首:国的部首是“囗”,嗣的部首是“口”。

笔画:国字共有8画,嗣字共有13画。

源自:国嗣这个词源自于《诗经·周南·商颂》中的句子“眚眚(shèng shèng)芗(xiāng)而不宁,宂(hún)矢(shǐ)其靣(miàn)”。其中,“眚眚”指国家度量衡不确切,将丧失统治权威和地位的代表嫡长子称为“国嗣”。

繁体:在繁体字中,国字和嗣字的书写方式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写法:古代中国,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国字的写法与现代相比变化较大,笔画数量也有所不同。嗣字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一致。

例句:
1. 他是国家的国嗣,将来将继承皇位。
2. 作为家族的国嗣,他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3. 国嗣必须经过严格的教育和训练。

组词:国故、国士、国色天香、传国玉玺。

近义词:皇嗣、嫡长子。

反义词:庶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