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淮南子·人间训》:“﹝ 晋厉公 ﹞合诸侯於 嘉陵 ,气充志骄。”亦作“ 气满志骄 ”、“ 气骄志满 ”。《水浒传》第八六回:“他打了俺三个大郡,气满志骄,必然想着 幽州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即或偶然作到这个地步,又向老天算起账来,説:‘这是我苦尽甘来,应该食报的,享用的。’就未免气骄志满,一天一天的放荡恣纵起来。”
“气充志骄”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qì chōng zhì jiāo,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指人因心满意得而变得骄傲自大,形容因成功或得势后态度傲慢、行为放纵的状态。
源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此句描述古代诸侯因权势膨胀而骄纵无度的场景,成为成语的经典用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淮南子》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气充志骄》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某人因为得到了成就或者成功而自豪和骄傲起来。
《气充志骄》的部首是气,共有14个笔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左传》。在《左传》第七年(公元前豳元年)的记载中,有这么一句话:“蔡桓公使昭子来求师於管仲,见鲁哀公,因以告之曰:‘ (我家)主人得君……,志骄而气充, (希望能有机会)见管仲。” 这里的“志骄而气充”即为后来的成语“气充志骄”。
气充志驕(繁体字)
在古代,这个成语使用的汉字写法可能不尽相同,但大致上与现代一样。
他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变得气充志骄。
自豪、得意、骄傲、满足、得胜
得意洋洋、洋洋得意、意气风发、得胜成就
谦逊、谦虚、低调、谦和、自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