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膏糜的意思、膏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膏糜的解释

亦称“ 膏粥 ”。上浮油脂的白粥,古人于农历正月十五日用以祭祀蚕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吴县 张成 夜起,忽见一妇人立於宅南角,举手招 成 曰:‘此是君家之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十五,宜作白粥,泛膏於上,以后年年大得蚕。’今之作膏糜像此。”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白膏粥》亦记其事,作“膏粥”:“ 成 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今正月半作白膏粥,自此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膏糜(gāo mí)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膏糜指粥或糊状食物,特指用肉汁或油脂煮成的浓粥。其中“膏”指油脂、脂油,“糜”指煮米至烂而成的粥,二字组合强调粥的浓稠与富含油脂的特性。

二、词源与用法分析

  1. 构词解析

    • 膏:本义为动物脂肪或油脂,引申为肥美、润泽之物。
    • 糜:本义为米煮烂成糊状,《释名·释饮食》载:“糜,煮米使糜烂也。”

      二者结合后,“膏糜”特指添加油脂或肉汁熬制的粥品,区别于普通米粥。

  2. 文化背景

    膏糜在古代多与祭祀或贵族饮食相关。如《礼记·内则》记载祭祀时需备“黍稷稻粱,脂膏膏藁”,其中“膏藁”或与“膏糜”类同,指用于献祭的肉粥。

三、文献例证

  1. 《礼记·祭义》:

    “燔燎膻芗,膏糜以荐。” 此处“膏糜”指祭祀时供奉的肉粥,强调其用于敬神的仪式性。

  2. 《齐民要术·飧饭》:

    记载“膏糜”为将米与动物油脂共煮的食法,属古代高能量食物。

参考资料(无有效链接时标注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3.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
  4. 《齐民要术校释》,[北魏]贾思勰著,缪启愉校释,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

(注:因“膏糜”属生僻古语,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较少,以上释义综合古典文献及专业辞书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

“膏糜”是古代一种祭祀用的食物,具体解释如下:

1. 定义与别称
“膏糜”亦称“膏粥”,指浮有油脂的白粥,主要用于祭祀蚕神。其名称中的“膏”指油脂,“糜”为粥类食物,合称形容粥面浮油的状态。

2. 时间与用途
古人于农历正月十五制作膏糜,作为蚕神祭祀的供品。这一习俗源自晋代干宝《搜神记》中的记载:吴县张成遇蚕神托梦,被告知用白粥加油脂祭祀可保蚕业丰收,后演变为固定仪式。

3. 文化意义
这一习俗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对蚕桑生产的重视。通过祭祀祈求蚕神庇佑,寄托了人们对丰收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饮食与信仰结合的民俗特点。

注:关于“膏糜”的记载较为集中,主要来源为《搜神记》及后世民俗研究,未见于其他扩展用途或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怪备预编伍标颖闭合币赍部委睬理厨人丛育大别名恶斗風鵬風攄风烛残年服杜附上干麨更夫逛来逛去后朝后齿画栏狐赵角带脚子货介鳞鸡鸣起舞精醇金莲华炬窭陋抗斗康荒阬穽克破撩人流逐龙华三会末眷沐浴膏泽难阸匏爵剽蹂辟芷破家为国青北青琐闱亲懿水荒水佩风裳瞬间四营田犬悌顺头昏目眩涂夫秃人五噫歌相交有年息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