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教化培育。《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爰及於 恪 ,生长王国,陶育圣化,致名英伟,服事累纪,祸心未萌,先帝委以 伊 周 之任,属以万机之事。”《宋书·律历志中》:“夫阴阳二气,陶育羣品,精象所寄,是为日月。” 文公直 《辛亥革命运动中之新军》:“第十三协自 段祺瑞 任 江 北提督,鋭意训练后,復经 蒋雁行 等之陶育,颇富朝气。”
"陶育"是由"陶"与"育"构成的复合词,本义指通过教化培养使人成长。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陶冶化育",《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则注为"培养教育"。该词可拆解为:
古汉语用例见于《宋书·礼志》"陶育百姓",现代汉语多用于书面语境,如"师范院校承担陶育师资的重任"。该词承载着中华教育文化中"潜移默化"的育人理念,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思想一脉相承。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校释本)
“陶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教化培育,强调通过教育、感化等方式培养人或事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或例句,可参考《三国志》《宋书》等古籍,或查阅相关诗词解析。
暗约宾度罗诐邪不迹赤壁赋除抹打虫大杀风景地面辐射斗枢躲清闲芳词抚驭改恶从善公墓公余沟堑姑姊厚禄胡越同舟禁耕金颜迥陌酒吏救星缉综剧词宽贷来翰乐郊莅临俪巧龙蕊簪龙疏龙团驴皮影免罢俛眄迷丢答都命爵佞恶凝集钱奴轻声认真洒泪雨山采笙暖石墈收盘说公案宿秀胎蚌腾达飞黄翫轻晩学生文昌君问道于盲文选楼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