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牛乳做成的半凝固的食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牛》:“入药以牛酪为胜。” 柳亚子 《十七日夜冒风雨访栽甫》诗:“鸡声合舞 刘琨 剑,牛酪还参 顾渚 茶。”
牛酪在汉语中特指由牛乳制成的乳酪类食品,是中国古代对奶酪或酥酪的称谓。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记载及文化背景角度详细解析:
牛酪(niú lào)指牛乳经发酵、凝结、脱水等工艺制成的固态或半固态乳制品,又称“乳酪”“酥酪”。其核心特征是以牛乳为原料,通过传统发酵工艺加工而成,区别于羊酪、马酪等其他动物乳制品。
来源:《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为“用牛乳制成的食品”。
详细记载了古代“作酪法”:“牛羊乳皆可作酪……滤乳入釜,缓火煎之”,描述了牛乳加热、发酵、压榨成酪的工艺流程,印证牛酪作为传统食品的悠久历史。
提及牛酪药用价值:“牛酪味甘酸,性平,润脏腑,利大肠”,说明其兼具食补功能。
第十九回出现“糖蒸酥酪”,即牛酪甜品,反映其在清代贵族饮食中的地位。
现代汉语中,“牛酪”一词已较少使用,多被“奶酪”“乳酪”替代。其传统工艺在内蒙古、西藏等地仍有传承,如蒙古族“奶豆腐”(胡如塔)、藏族“曲拉”均属牛酪衍生产品。
“牛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基本释义
牛酪指用牛乳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属于乳酪的一种。古代文献中常将其用于药膳或茶点,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入药以牛酪为胜”,柳亚子诗句中也描述过搭配茶饮的场景。
读音与变体
拼音为niúlào,部分资料标注另一种读音niúluò,但释义相同。
应用场景
历史上常见于文人雅士的茶会或药用场景,例如搭配红茶、西点等。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古籍或文学性描述,日常口语较少使用。
相关延伸
与“牛酪”相关的词语多与牛相关,如“孺子牛”“老黄牛”等,但语义关联性较弱。
哀矜勿喜白米标度笔记本碧漪曹务持久春满大狱饭腥风从响应凤带風流緼藉缝絍副産品改进广舃寒牀函塞横横实实蟜蟜校勘学解竈开办客籍刻镂劣弱礼贽鹿辂目光炯炯拍手打掌乔扦清笳起坡缫藉森疎善人圣泽绳逐沈惑时忌时年是须双重国籍熟稔数学课松茂竹苞蒜苔田洫调唆跳嬉題地通阛铜羽图例图书馆宛若闻识无所顾惮吸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