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燎告天的意思、柴燎告天的详细解释
柴燎告天的解释
燔柴祭告上天。《宋书·武帝纪下》:“ 永初 元年夏六月丁卯,设坛於南郊,即皇帝位,柴燎告天。”《周书·孝闵帝纪》:“元年春正月辛丑,即天王位。柴燎告天,朝百官於路门。”《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元年》:“春正月辛丑, 周公 即天王位,柴燎告天,朝百官於露门。”
词语分解
- 柴燎的解释 .古代祭祀之一。烧柴祭天。《文选·潘岳<闲居赋>》:“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 李善 注:“《尔雅》曰:‘祭天曰燔柴。’ 郭璞 曰:‘既祭,积薪烧之。’”《梁书·范云传》:“ 天监 元年, 高
- 告天的解释 .祭告天帝。《东观汉记·安帝纪》:“遣司徒等分诣郊庙社稷告天请命。”《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 李贤 注:“天高不可达,故燔柴以祭之,庶高烟上通也。”.呼天诉冤。《文选
网络扩展解释
“柴燎告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该词原指燔柴祭告上天的仪式,即通过焚烧柴火向上天传达敬意或祈愿。古代多用于帝王即位、祭祀等重大典礼,如《宋书·武帝纪》记载刘裕即位时“设坛于南郊,柴燎告天”。
二、历史背景
- 仪式形式:焚烧柴草(燔柴)是古代祭天的重要环节,象征与天沟通。
- 文献记载:除《宋书》外,《周书·孝闵帝纪》《资治通鉴》等史书均提及该仪式,多与新帝登基相关。
三、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出该词可形容极度悲愤或无法忍受的情绪,并称其源自《左传》。但此用法在古籍用例中未直接体现,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解释,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四、发音与结构
- 拼音:chái liáo gào tiān(部分文献注音为chái liǎo gào tiān)
- 结构解析:“柴燎”指焚烧柴火,“告天”即祭告上天,整体为动宾联合结构。
如需进一步考证引申义的来源,建议查阅《左传》原文或权威古籍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柴燎告天(chái liáo gào tiā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大火烧起,烟火上升到天空。它由柴、燎、告、天四个字组成。
下面是关于每个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信息:
- 柴(chái):木边,丰字头,共7画;
- 燎(liáo):火边,尞字旁,共9画;
- 告(gào):口边,告字边,共7画;
- 天(tiān):一横一横撇,共4画。
《柴燎告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在古代,人们需要向天祈福,祈求丰收和平安。为了引起神灵的注意,他们会在祭祀时烧起大火,烟火上升到天空,以此表示敬意和诚心。
这个成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柴燎告天的字形稍有不同。具体来说,"告"字在古代写法中的下部由"丁"字替换,表示神灵降临。这种写法更符合祭祀的表达方式。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柴燎告天这个成语,例如:
- 今年庄稼种得很好,柴燎告天,祈求来年丰收。
- 小明在午夜时分放起烟花,柴燎告天的美景让人叹为观止。
柴燎告天的组词中,可以使用柴、燎、告、天和其他成语或词语进行搭配。一些常用的组词包括柴米油盐、一燎如故、告状、问天等。
没有明确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与柴燎告天相关。因为这个成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难以用其他词语完全替代。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柴燎告天这个成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