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约的意思、谨约的详细解释
谨约的解释
敬慎检约。《后汉书·樊宏传》:“ 鯈 字 长鱼 ,谨约有父风。”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 吴龙图 中復 性谨约,详於吏治。”《明史·上高王宸濠传》:“ 奠堵 独谨约,不能坐以过失。”
词语分解
- 谨的解释 谨 (謹) ǐ 慎重,小心:谨慎。谨严。谨防。勤谨。谨小慎微。 郑重,恭敬:谨启。谨祝。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约的解释 约 (約) ē 绳子。 拘束,限制:约束。约法。制约。约定俗成。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约。条约。契约。 事先说定:约见。约会。 邀请:约请。约集。 节俭:节约。俭约。 简要,简单:由博返约。简约
专业解析
“谨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为人处世谨慎、检点,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显得谦逊收敛。它强调个体在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上的自我要求与克制。
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的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
- 谨慎检点,约束言行: 这是“谨约”最核心的意思。它描述一种行为状态,即个人在说话做事时非常小心、注意分寸,不放纵自己,懂得自我克制和收敛。例如,形容一个人“为人谨约”,即指他/她言行有度,不轻浮放肆。(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 http://www.hydcd.com)
-
字义分解:
- 谨(jǐn): 本义指慎重、小心,含有恭敬、严肃之意。引申为说话办事认真,不马虎,不轻率。
- 约(yuē): 本义指缠束、束缚。引申为约束、节制、限制,也指简约、节俭。
- 合义: “谨”侧重于内心的慎重态度和外在的言行小心;“约”侧重于对自身行为欲望的管束和收敛。二字结合,形象地描绘出一个人内外兼修,既心思缜密又行为收敛的状态。
-
用法与特点:
- 形容人的品格: “谨约”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作风或处世态度,是一种积极的品德评价,常与“谦逊”、“稳重”、“自律”等词义相关联。
- 侧重自我约束: 与单纯表示小心的“谨慎”相比,“谨约”更强调个体内在的自我约束力和对行为规范的自觉遵守。
- 带有收敛性: 它隐含一种不张扬、不夸耀、低调行事的意味。
-
同义词与近义词:
- 谨慎: 小心慎重。
- 检点: 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 持重: 稳重谨慎,不浮躁。
- 谦抑: 谦虚退让,不自满。
- 自律: 自我约束,控制自己的言行。
-
反义词:
- 放纵: 纵容自己,不加约束。
- 轻狂: 言语举动轻浮、不庄重。
- 放肆: 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 张扬: 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炫耀。
“谨约”是一个融合了“谨慎”与“约束”双重含义的词汇,精准地刻画了人在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上表现出的自我克制、言行收敛、处事稳重的优良品质。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个人修养境界之一。(来源参考:《辞源》在线版 - http://www.ciyuan.com)
网络扩展解释
“谨约”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ǐn yuē,其核心含义是“敬慎检约”,即言行谨慎、自我约束,遵守规范且不奢侈浪费。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谨慎与节俭:指在行为举止上保持克制和严谨,避免张扬或铺张浪费。这一概念强调个人修养中对规则和道德的遵循,以及对物质欲望的节制。
- 结构解析:由“谨”(谨慎)和“约”(约束、节俭)组成,两者均为左右结构的汉字,共同体现内敛的处世态度。
2.出处与例句
- 历史文献:
- 《后汉书·樊宏传》提到“鯈字长鱼,谨约有父风”,形容樊鯈继承了父亲的谨慎作风。
- 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吴龙图中復性谨约,详於吏治”,说明吴中復为官严谨。
- 《明史》中描述上高王朱宸濠“奠堵独谨约”,突显其遵守礼法、无过失的形象。
3.使用场景
- 品德评价: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如称赞某人“生活简朴,为人谨约”。
- 文学与教育:常见于古文或教导节俭美德的语境中,例如家训或劝学篇章。
4.现代意义
- 在当代社会,“谨约”可引申为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倡导,如环保理念中的节约意识,或职场中严谨的工作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中的用法或扩展例句,可参考《后汉书》《石林燕语》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不当一宝方贬流笔倦才广妨身苍苍茶旗成亲楮国公棰笞垂缰春暄颠饮地表火东汉通俗演义椟匮二华梵道黼荒呱啼古代国祀固守合生怀恶黄琮挥发性货贾豁喇喇家弊竞津惊挺可怜见论根眯瞙怒哄哄轻骨头情有独钟任子三医邵伯邵圃释读蒜发繀车孙敬闭户缩酌素身坍缩星填缝跳远通权达理为法自弊武荫无忧履下丹田庠学啸侣命俦细吹细打溪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