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玺的意思、金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玺的解释

金制成的印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诸侯王, 高帝 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国。”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仰齿金璽,俯执圣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玺是中国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使用的黄金材质印信,具有权力象征和文化内涵。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字义溯源

“金”指黄金材质,象征尊贵与不朽,《说文解字》释为“五色金也,久薶不生衣,百炼不轻”;“玺”本作“壐”,《释名·释书契》载:“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特指帝王印信。二字组合最早见于《后汉书·舆服志》:“乘舆黄赤绶,四采,黄赤缥绀,淳黄圭,长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金玺。”

二、制度特征

  1. 形制规制:据《唐六典》记载,唐代皇帝八玺中有“神玺”“受命玺”为金质,方四寸,螭兽钮,体现“天子之宝,以玉以金”的等级制度。
  2. 使用范畴:宋代《宋史·舆服志》载:“金玺用宝,惟祀天地、享宗庙则用之”,主要用于重大典礼和政令颁布。
  3. 工艺特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大清嗣天子宝”金玺,重110公斤,采用錾花、累丝等工艺,体现“范金合土”的传统铸造技艺。

三、文化象征

金玺承载着“天命所归”的政治哲学,《白虎通义·文质篇》称:“金取其坚,久而不改其色”,喻指政权稳固。其流转过程往往伴随王朝更替,如《南史》记载侯景之乱时“取梁武帝金玺焚之”的典故,成为王朝兴衰的重要物证。

(参考资料:许慎《说文解字》、班固《白虎通义》、北京故宫博物院官网文物档案)

网络扩展解释

“金玺”一词的解释可以综合为以下内容:


基本含义

金玺(拼音:jīn xǐ)指金制的帝王或诸侯印玺,是古代权力象征物,主要用于官印或皇家文书()。秦代以前,玺的材质多样(金、玉、银、铜等),但秦以后逐渐专指帝王玉玺,而“金玺”多用于诸侯或高官()。


历史背景与用例

  1. 汉代制度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高祖刘邦分封诸侯王时,赐予“金玺盭绶”(金制玺印配绿色绶带),作为诸侯治理封国的凭证()。
  2. 文学引用
    三国时期曹植在《上责躬应诏诗表》中写道“仰齿金玺”,以金玺代指皇权,表达对帝王权力的敬畏()。

引申含义


补充说明

“玺”字本身在秦以后特指帝王玉玺,而金玺的材质使用可能因朝代或身份等级有所差异()。如需更多历史制度细节,可参考《汉书》或古代职官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颁白比迹出处殊途登陇冬官对流垛草仿宋体風棱杠头馆甥国家公园鸿朗呴鸣黄皮刮廋护衞假模假式奸恶缄舌闭口鲛国麂鹿巾帼须眉金口玉言圐圙灵螭凌殄厉山氏飂叔安醴液例直禁简龙阮男媒女妁闹装带排除异己旁排盘尼西林蓬户柴门破舌钦定轻文却笠容服傛傛森磢傻里八机山述深根固柢哂谑时装店述怀熟末思深忧远岁比不登踏坏脱放唯理论无穷小消淹下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