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脱放的意思、脱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脱放的解释

(1).放走;释放。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又多捕生鸟雀鱼鳖,可食与不可食相买卖,时节脱放,期为福祥。”《元典章·户部八·盐课》:“将 钱百四 停留在家,数令指攀平民 潘万四 等货卖私盐,要讫 王三十八 、 周显保 中统 钞三锭二十五两入己,将各人脱放,止将 钱百四 解官。”《水浒传》第五一回:“知县本爱 朱仝 ,有心将就出脱他;被 白玉乔 要赴上司陈告 朱仝 故意脱放 雷横 ,知县只得把 朱仝 所犯情由申将 济州 去。”

(2).放任不拘。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尚丽密者,失于雕凿……反是者又復鄙俚, 山谷 之村野, 屯田 之脱放,则伤雅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脱放"在汉语词典中属于复合动词,其释义可从构词法和语义演变两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脱"在《汉语大词典》中表解除束缚(第10卷,第112页),"放"指解除约束(第5卷,第89页),二者同义叠加形成强调式构词。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司法文献,如《宋刑统》载"凡囚禁满日,当脱放归家",特指解除囚犯的拘押状态。

二、语义延展

  1. 物理解脱义:指解除物体束缚,如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农具改良"脱放犁辕,便于深耕"(农业出版社,1982版)
  2. 抽象引申义: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用"脱放陈规"喻突破传统束缚,此用法常见于学术批评领域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中收录了方言特殊用法:江淮官话区保留"脱放衣裳"的旧时用法,指更衣时解除衣带束缚的动作。

该词在现代汉语使用频率已明显降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显示其属于"低频历史词汇",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及特定方言区。

网络扩展解释

“脱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uō fàng,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放走;释放
    指解除束缚或限制,使事物或人恢复自由。该用法在古籍中较为常见,例如:

    • 唐代韩愈《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提到“时节脱放,期为福祥”,指适时释放生灵以求吉祥。
    • 《元典章·户部八·盐课》记载了官府对私盐贩子的处理案例,其中“脱放”指释放涉案人员。
  2. 放任不拘
    形容态度洒脱、不受拘束,多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或行为风格。例如张祥龄的文献中曾用此义项。

二、语境与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近义词(如“释放”“放任”),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按鞫悲痛别号笔杆子鄙滞渤潏鲳鱼齿如编贝雠柞蹈矩循彟灯心绒订阙斗侃飞鍊风起水涌高度角高风挂帅汗雨浩态黑苍苍黑潭何用红腐洪覆骄矜蛟龙失水角倚截立结体精神恍惚颈子连头眉烈烈鳞虫緑肥红瘦摹习沐芳闹混拏音奴隶主阶级轻车遒茂榷茶热敷日观烧剃沈点点韘觿时君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受看水禽孰与素雅天恩体气同乐衔羽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