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通天冠上的装饰。《后汉书·舆服志下》:“﹝通天冠﹞前有山,展筩为述,乘舆所常服……远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横之於前,无山述,诸王所服也。”《晋书·舆服志》:“﹝高山冠﹞制似通天。顶直竖,不斜却,无山述展筩。”
“山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拼音:shān shù
词义:指古代帝王所戴的“通天冠”上的装饰部件。该词主要用于描述冠冕的形制,属于古代服饰文化的专业术语。
部分诗词中曾借用“山述”表达对自然或品德的赞美,例如宋代陈舜俞诗句“南山述作那堪毁”,但此类用法较为罕见,属于文学引申。
需注意:现代网络偶见将“山述”拆解为“山的叙述”,但此解缺乏文献依据,可能是望文生义的误读。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代冠服制度,可参考《舆服志》类史料或考古研究。
山述(shān shù)是一个中文词汇,由“山”和“述”两个字组成。
“山”字的部首是“山字头”,它由“三”字旁和“小”字旁组成,总共有三画。而“述”字的部首是“讠字旁”,总共有八画。
“山述”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在这里,它的意思是“描述山川的景色”。
繁体版本的“山述”字是「山述」。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字体,但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仍然保持不变。
1. 他以生动的语言山述了自己的旅行经历。
2. 这篇文章以细致入微的方式山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
山水、山谷、山脉、述说、描述。
描述、叙述、叙事、描写。
隐藏、隐瞒、掩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