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进后退均无路可走。谓处境困难。《陈书·萧摩诃传》:“一旬之间, 周 兵益至, 摩訶 又请於 明彻 曰:‘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眼见得打破额头,闪的他进退无路。”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投贤》:“小生囊篋罄然,家园迢递,进退无路。”
“进退无路”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处于既无法前进又无法后退的困境,常用来比喻处境极其艰难、无法抉择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前进和后退均无路可走,比喻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既不能继续行动,也无法撤回,常伴随强烈的无助感。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辞典》或权威古籍文献。
《进退无路》是一个成语词组,意思是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没有出路可走,形容陷入困境,无法进展或退缩。
拆分部首和笔画:进(辶部,10画)+退(辶部,11画)+无(无部,4画)+路(足部,13画)。
来源:《进退无路》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天工开物》一书中。“进者,以诈为先;退者,以直为先。先人之实论也,今之人进退无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这个词的含义。
繁体:進退無路。
古时候汉字写法:進退無路。
例句:他陷入了一场棘手的纠纷,不管是前进还是后退,他都感到进退无路。
组词:进退维谷、进退两难、进退狼狈。
近义词: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反义词:有路可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