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青辞 ”。1.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称。又称绿素。 唐 李肇 《翰林志》:“凡 太清宫 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青词奏御,俾金慧以韜光;丹表通真,致珠囊之叶度。”
(2).为一种文体。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四:“青词主意,不过谢罪、禳灾,保佑平安而已。”《明史·顾鼎臣传》:“词臣以青词结主知,由 鼎臣 倡也。” 清 元璟 《题屈翁山诗集》诗:“欲与 重华 语,青辞何处陈。”
青词,又称“绿章”,是中国古代道教斋醮仪式中用于上奏天庭的专用文体。其名源自书写载体与形制,《汉语大词典》释为“以朱笔书于青藤纸的祝文”,因道教尚青,取“青冥通天”之意,故以青色纸张承载祷祝内容。
从文体特征看,青词具有三重属性:
该文体的演变折射出宗教与世俗权力的互动轨迹,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收录的《正统道藏》中保存了宋元时期青词原件,为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提供了珍贵实物佐证。
青词,又称“青辞”或“绿章”,是道教斋醮仪式中用于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祝文奏章。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青词是道教举行斋醮(祭祀仪式)时献给天神的奏告文书,内容多为谢罪、禳灾、祈福等。其名称源于书写材料:用朱红色颜料书写在青藤纸上,故称“青词”,又称“绿素”。
青藤纸与朱笔的搭配蕴含道教五行思想:青色属木,象征东方生气;朱色属火,象征通神达灵,二者结合体现天人感应。
青词不仅是宗教文书,也被视为一种独特文体。元明清文献如《明史》《水浒传》中均有提及,反映其社会影响。
如需进一步了解青词的具体例文或历史演变,可参考道教经典《道藏》或相关史学论著。
伴乐饼定长白山脉坼裂赤罴窜定撮囊點卯讹殽風旱负愆观海孤背龟莲鸿河花见羞货摊浃沦肌髓荐牍校勘学醮命节末尽都惊嘬嘬谨强客座教授累茧泪眼鳞彩邻角流铄命宗跑搭炮雷评唱轻畅萋翳绕指人心如面弱齿如雨撒撇商贩生来沈叹石蒲受月数奇不遇讼矢昙摩田功铁绠铜壶滴漏痛駡顽凶武卒香供小军机小商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