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酒的意思、酪酒的详细解释
酪酒的解释
用马牛羊等乳汁制成的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又《礼乐志》云:‘给太官挏马酒。’ 李奇 注:‘以马乳为酒也,揰挏乃成。’……揰挏,此谓撞擣挺挏之,今为酪酒亦然。”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二折:“可买的这一瓶儿村酪酒,待与我那第二个弟兄祖饯。”
词语分解
- 酪的解释 酪 à 用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奶酪。干酪。酪蛋白(一种含磷的复合蛋白。乳中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营养价值较高。可制成干酪)。 用果实做的糊状食品:果酪。杏仁酪。 笔画数:; 部首:酉; 笔顺编号
- 酒的解释 酒 ǔ 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白酒。啤酒。料酒。 * 。茅台酒。酒浆。 笔画数:; 部首:酉;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酪酒是古代中国对奶类发酵饮品的统称,特指以动物乳汁(如马奶、牛奶、羊奶)为原料,经自然发酵或人工加工制成的低度酒精饮料。其释义可从字源、古籍记载及工艺特征三方面阐释:
一、字源释义
- “酪”:《说文解字》释为“乳浆也”,本义指动物乳汁制成的半凝固或液态食品,涵盖现代酸奶、奶酪及乳酒。其核心在于乳汁加工的属性。
- “酒”:泛指通过发酵(糖类转化为乙醇)制成的含酒精饮品。结合“酪”字,“酪酒”即强调乳汁经发酵成酒的工艺本质。
二、古籍记载与工艺特征
- 发酵乳饮:元代《饮膳正要》明确记载“马乳发酵,每日搅拌,待味酸即成”的制法,印证酪酒属自然发酵型乳酒,酒精度较低,口感带酸。
- 奶酒之别:区别于蒸馏型奶酒(如蒙古族“阿剌吉”),酪酒更接近未蒸馏的发酵原液。宋代《北辕录》描述其“色清味淡,微有酒气”,符合发酵乳酒特性。
- 游牧民族饮品:历代史书如《史记》《汉书》提及北方民族“以马乳为酒”,反映酪酒是草原文化的重要饮食符号,兼具营养与御寒功能。
三、文化背景与现代关联
酪酒在古代亦称“乳酒”“马酪”,其工艺与现代哈萨克族“马奶酒”(Kumis)、蒙古族“策格”直接传承。作为游牧生活的智慧结晶,酪酒体现了动物资源转化与自然发酵技术的融合,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独特的乳制品谱系代表。
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 忽思慧《饮膳正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 周辉《北辕录》(《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收录)
- 《汉书·西域传》(中华书局校勘本)
网络扩展解释
"酪酒"一词的含义根据不同语境和文献记载,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制作方式
指用马、牛、羊等动物的乳汁发酵制成的酒类饮品,属于古代传统乳制酒。其制作方法需通过反复搅动乳汁(称为"揰挏")进行发酵。例如元代李直夫的戏剧《虎头牌》中提到的"村酪酒",即指这种民间自酿的乳酒。
二、历史文献记载
- 北朝记载: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引用汉代《礼乐志》记载,宫廷用"挏马酒"即马奶酒,说明酪酒在汉代已是皇家贡品。
- 制作工艺:汉代李奇注解制作过程为"以马乳为酒也,揰挏乃成",通过撞击搅动使乳汁发酵成酒。
三、引申含义(较少见)
在部分成语用法中,"酪酒"被引申为比喻言辞刻薄或刻意挑剔,取其"酸味"特征作隐喻。但此用法在现代语境中较为罕见。
四、文化意义
作为古代游牧民族的特色饮品,酪酒反映了草原民族的饮食文化,元代文献中常见其作为饯行酒或日常饮品的记载。
建议需要完整古籍引证可查阅《颜氏家训·勉学》或《汉书·礼乐志》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不阴不阳餐葩饮露唱戏鉏畬悼恨电视专题片耳垂发芽率风挡扶危定倾伏小改俗迁风共命鸟共用天线系统贯族航桥横草弘粹荒怪不经虎踞龙蟠简微谨言计帐句律苛察课夫累迭勒马柳暗花遮笼屉蚂蚁缘槐美满面革命薄缘悭名垂竹帛模本南纪情娘倾崄蚯蚓瘴屈事溶溶泄泄扫凡马烧煳了卷子折还社稷坛是故士伍树竿鼠莽草书叙送三索寞同诺通首至尾吐决婉妗瓦影龟鱼委纵详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