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犹言心甘情愿。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她喜不肯。我在家里没活干,老两口眼看就要成饿死鬼,她巴不得我跟着你 闯王爷 找条活路。”原注:“喜不肯,即满心情愿。”
“喜不肯”是一个方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1. 基本释义
该词表示“心甘情愿”或“满心情愿”的意思,常见于方言语境中。例如姚雪垠在《李自成》中写道:“她喜不肯。我在家里没活干,老两口眼看就要成饿死鬼,她巴不得我跟着你闯王爷找条活路。”
2. 构词特点
“喜不肯”并非“喜”与“不肯”的简单字面组合,而是通过方言习惯形成的固定表达,带有强调内心完全认同的意味。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对某件事或安排发自内心的接受态度,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对方言特色的刻画,如《李自成》通过这一词汇生动展现人物情感。
参考资料说明
更多例句和方言背景可通过《李自成》原著或方言词典(如查字典、爱站小工具)进一步查阅。
喜不肯是一个成语,意味着不愿意或不情愿。它由“喜”、“不”、“肯”三个字组成。
喜不肯的拆分部首为:“口”、“一”、“示”。
喜不肯的总笔画数为13,其中“喜”有12画,而“不”和“肯”各有1画。
喜不肯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庄子·逝者》篇:“喜乐夫不可以久语,且夫岐黄也,具而示之,不可言喜也。”后来成为一个成语,用于形容不愿意或不愿做某事的心情。
在繁体字中,喜不肯保持不变,仍然是「喜不肯」。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略有些不同,例如在《徐芳史记注》中的版本中,喜不肯的写法为「喫不肯」。
以下是一些关于喜不肯的常见例句:
1. 他喜不肯去参加这个聚会。
2. 她喜不肯接受他的道歉。
3. 孩子们喜不肯吃他们不喜欢的蔬菜。
组词:喜悦、不满、肯定
近义词:不情愿、勉强、厌恶
反义词:愿意、欣然、乐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