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退格的意思、進退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退格的解釋

亦作“ 進退韻 ”。律詩用韻的一種格式。一首詩采用兩個相近的韻部來押韻,隔句遞換用韻,一進一退,故名。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有轆轤韻者,雙出雙入。有進退韻者,一進一退。” 郭紹虞 校釋:“若律詩先二韻甲,次二韻乙,為轆轤格。兩韻間押,為進退格。”《詩人玉屑·詩體下·進退格》引 宋 黃朝英 《缃素雜記》:“ 鄭谷 與僧 齊己 、 黃損 等共定今體詩格雲:凡詩用韻有數格:一曰葫蘆,一曰轆轤,一曰進退。葫蘆韻者,先二後四;轆轤韻者,雙出雙入;進退韻者,一進一退,失此則謬矣。” 清 趙翼 《瓯北詩話·白香山詩》:“‘齊梁格’、‘元和格’,則以詩之宗派而言;‘轆轤格’、‘進退格’,則律詩中又增限制。”亦有詩題标明為‘進退格’者,如: 宋 楊萬裡 有《小憩土坊鎮新店進退格》; 柳亞子 有《感事呈冶公用進退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退格是中國古典詩歌創作中一種特殊的押韻格式,又稱"進退韻"。該格式要求詩歌的雙數句交替使用兩種不同的韻部,形成音韻的前後交替效果。如李商隱《無題》詩中"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兩句,分别采用"風"(東韻)與"東"(冬韻)交替押韻。

此術語最早見于宋代魏慶之《詩人玉屑》,書中記載:"有進退韻者,一進一退。"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籤》中進一步闡釋:"進退格者,兩韻間押,各進一步,退一步。"這種押韻法在唐宋格律詩中形成獨特的聲韻節奏,既遵守近體詩押平聲韻的規範,又突破單一韻部的限制。

清代《佩文韻府》收錄該詞條時強調其"音律參差之美"。現代學者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中指出,進退格實際屬于"辘轳韻"的變體,要求相鄰兩聯交替使用不同韻部,如首聯用甲韻,颔聯轉乙韻,頸聯複歸甲韻,尾聯再轉乙韻,形成ABAB的循環模式。

該技法常見于七言律詩,宋代楊萬裡《誠齋集》中《九月菊未花》即為典型範例。需要注意的是,進退格與"葫蘆格""辘轳格"存在細微差别:前者要求兩韻交替,後者允許三韻循環。這種精妙的押韻方式,既體現漢語音韻的豐富性,也展現古代詩人突破格律的創新精神。

網絡擴展解釋

進退格是古代律詩用韻的一種特殊格式,主要特點如下:

一、定義與形式 又稱"進退韻",指一首律詩中交替使用兩個相近的韻部押韻,形成隔句遞換、一進一退的韻律結構。通常第二、六句用甲韻,第四、八句換用乙韻,兩個韻部需為鄰韻關系。

二、用韻規則

  1. 必須選擇韻部相鄰的韻腳(如平水韻中的"寒"與"删"、"魚"與"虞")
  2. 押韻順序遵循"雙出雙入"原則,即兩聯押甲韻,後續兩聯押乙韻
  3. 區别于辘轳韻(雙韻交替但不退韻)

三、曆史記載 最早見于宋代文獻:

四、常見鄰韻組合 按平水韻分類,常見允許通押的鄰韻包括:

這種用韻方式在宋代較為流行,既保持格律規範又增加創作靈活性,但要求詩人對韻部劃分有精準把握。

别人正在浏覽...

榜責闆花扁挑滮稻彼倡此和鼈爪播動不解衣常生刀刀動人心弦頓絕度日風星烰火夫須高鐵公安故步貴私過制黃蕪緩和昏戆昏踰賤丐角頭金粟如來積勤客軍闚望六喻綿濛齯齒牛山濯濯女子庖馔品頭評足潛禍遷戮畦丁青塵棄死起偃為豎趨進曲譬篛篷儒生沙界上祭省符升廳適當詩豪適願書會淟然慰谕危柱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