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事节的意思、事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事节的解释

(1).行事得当。《左传·成公十六年》:“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 杜预 注:“动不失利,则事得其节。”

(2).政事精简。《汉书·谷永传》:“事节财足,黎庶和睦。”

(3).事实情节;事宜。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温 ( 桓温 )遂勒铭曰:‘望古识其真,临源爱往迹。恐君遗事节,聊下南山石。’” 宋 司马光 《辞免馆伴札子》:“以人使将至,有合商量事节,令臣不得辞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事节”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事节”在古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种解释:

  1. 行事得当
    指处理事务时符合道德准则,举措合理。例如《左传·成公十六年》提到“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杜预注解为“动不失利,则事得其节”。

  2. 政事精简
    强调政务处理简洁高效。如《汉书·谷永传》中“事节财足,黎庶和睦”,指精简政务以达到国泰民安的效果。

  3. 事实情节或事宜
    用于描述具体事件的细节或状况。例如宋代文献《刘知远诸宫调》中“问事节如何”,即询问事情的详细经过。


使用场景与例句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据古籍原文或扩展例句,可参考《左传》《汉书》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事节》是一个常见的词语,意指对待事情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准则。下面来了解一下这个词语的相关内容。 一、拆分部首和笔画 《事节》的首字部首是“事”,而第二个字是“节”。其中,“事”字的部首是“亻”(人),“节”字的部首是“艹”(草)。《事节》一词共计10个笔画。 二、来源 《事节》一词的来源比较复杂,既有古代文化的影响,也有现实生活的体现。其最早的意义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颂》篇。在古代,人们认为应该按照规定的节令进行不同的事务活动,存在着一定的“节”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词语的含义也逐渐扩展,包括对待事情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原则。 三、繁体 在繁体字中,《事节》一词的写法为「事節」。 四、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事节》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事”字的古代写法是“”.而“节”字的古代写法是“ “。 五、例句 1. 在工作中,我们要严守事节,遵循规章制度。 2.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守事节的人,从不做违背原则的事情。 六、组词 与《事节》相关的词语有很多,例如:“诚实守信”、“自律”、“恪守原则”等。这些词语都强调了人们在处理事情时应该遵循的准则和态度。 七、近义词 与《事节》属于相似意义的词语有:“原则”、“准则”、“底线”等。这些词语都表示人们在处理事情时所坚守的规范。 八、反义词 与《事节》相反的词语有:“不守信用”、“无原则”、“背信弃义”等。这些词语表示人们在处理事情时没有遵守准则,违背了行为规范。 综上所述,《事节》这个词语的含义较为复杂,既包括了对待事情的态度,也涉及到处理事情的原则。它是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希望我们在面对各种事务时能够谨守事节,遵守准则,并且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去对待和解决问题。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