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教供奉神仙的坛。 南朝 梁 范云 《答句曲陶先生》诗:“石户栖千秘,金坛謁九仙。”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啟玉笈之幽文,貽金坛之妙诀。”《旧唐书·隐逸传·白履忠》:“非夫得秘诀於金坛,受幽文於玉笈,其孰能与此乎!”
(2).拜将的坛。 唐 杨炯 《上骑都尉高则神道碑》:“猛将分麾,受律於金坛之下。” 唐玄宗 《钱王晙巡边》诗:“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
(3). 句曲山 山洞,道书所称洞天福地之一。在 江苏省 金坛县 。《云笈七籤》卷二七:“第八 句曲 山洞,周迴一百五十里,名曰 金坛 华阳 之洞天。”
“金坛”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道教祭祀场所
指道教供奉神仙的祭坛,常见于古籍记载。例如南朝梁代范云的诗句“石户栖千秘,金坛謁九仙”,体现了其在道教仪式中的神圣性。
拜将仪式的高台
古代用于拜将、誓师等重大典礼的土筑高台。唐代文献如《旧唐书》提到“金坛”与军事仪式相关,唐玄宗诗中也有“金坛申将礼”的描述。
洞天福地之名
道教典籍将江苏句曲山(今茅山)的山洞称为“金坛华阳之洞天”,属道教十大洞天之一。
江苏省金坛区(原金坛县)
提示:若需了解金坛区详细信息(如行政区划、文化特色),可参考地方志或权威地理资料。
《金坛》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金子相堆积的坛子,也指的是集聚了大量财富的地方。
《金坛》的部首是金(金字旁),它属于金属部首。根据笔画顺序来看,首先是「钅」字旁,它是一个画,表示金属;然后是「土」字旁,它也是一画,代表土地。所以《金坛》一词共有两个部首和三个笔画。
《金坛》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亦有丸者乎?以金为坛,以金为盘。」在古代,金坛常被用来储存金银财宝,以及祭祀上供奉香烛等物品。
《金坛》的繁体字为「金壜」。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坛」字是由两个「土」字(地)形成的,上下两个部分分别代表着容器和被容纳的物品。古时的写法更加象形,形状更接近一个坛子的样子。
1. 他们家里真是个金坛,无论是家具还是装饰品,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2. 这个村庄曾经是商业繁荣的金坛,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
金银、金字、黄金、黄金时代
宝库、聚宝盆、财富堆积、富矿
穷困、一贫如洗、赤贫
禀性跛瘫憯恻侈家虫媒花重裀列鼎传贤刺天淡古丹货短不了度牒多财善贾萼绿君方命飜然斐然成章逢吉丁辰贵选过録鹤山凤尾镬汤见马克思荐头监作寄币解柄继卿济时趷塔哰哰雷觞淋巴结吏人离黍内动词内壼碰湖篇语披毛求瑕千籁巧儿汽船清点琼苑铨覆悫诚森风甚般枢副送长送短媮安秃颖雾雨仙隐小耳朵消乏枭音蟹行书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