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位和资历。《南齐书·百官志序》:“肇域官品,区别阶资。”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诈伪阶资者, 太宗 令其自首。” 明 宋濂 《南征录序》:“上念其劳,亲擢为工部员外郎。以阶资躐等,力辞不拜。”
“阶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指向官员的职位等级和任职资历的综合评定。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官员的职位(阶)和资历(资),用于衡量个人在官僚体系中的地位及晋升资格。古代官员选拔常以此作为评价标准。
历史背景
该词多见于史书和政论文献,例如:
“阶资”是古代官僚制度的核心概念,融合职位等级与个人资历,直接影响官员的选拔与晋升。其记载散见于《南齐书》《贞观政要》等文献,可作为研究古代职官制度的关键词。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2中的原始出处。
《阶资》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以下含义和特点。
《阶资》通常用来形容人才的层次或阶段。它可以表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的能力水平或资质。
《阶资》由阝(阜)部和贝部组成,共有12个笔画。
《阶资》起源于古代汉字,其形体和意义经过演变和扩展而形成了今天的含义。
在繁体字中,《阶资》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中,《阶资》的写法有一定的差异。具体的写法可因时代和地域而有所不同。
这位学者已经达到了高层次的阶资,他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非常出色。
阶级、资本、资产阶级、资金等。
水平、层次、才华等。
低劣、平庸、无能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