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坚固锐利。《尹文子·大道下》:“农桑以时,仓廪充实,兵甲劲利,封疆修理,强国也。”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山川之险,易守也;劲利之器,易用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其(指豪猪)毛半白半黑,劲利如矢,能激以射人。”
(2).形容书法雄健流利。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二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梁武帝论书又启》:“按此卷是 右军 书者,惟有八条。前《乐毅论》书,乃极劲利。”
(3).谓药性猛烈而利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大黄》﹝集解﹞引 陶弘景 曰:“此药至劲利,粗者便不中服。”
“劲利”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使用场景:
坚固锐利
指物体质地坚硬且边缘锋利,常用于描述兵器或工具。
例:《尹文子·大道下》提到“兵甲劲利”形容武器精良。
书法雄健流利
形容书法笔力刚健且行笔顺畅,兼具力度与美感。
例:陶弘景评王羲之《乐毅论》为“极劲利”,强调笔锋的遒劲与流畅。
药性猛烈且利下
指药物作用强烈,具有明显的通便或泻下效果。
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大黄“至劲利”,指其药效迅猛。
注:部分古籍例句可参考、8的原文引用,进一步了解具体用法。
《劲利》这个词通常表示一个人或事物具有力量强大、敏捷灵活、有冲劲和生气等特点。
《劲利》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力和刀,共有15个笔画。
《劲利》这个词的来源多见于古代文献中,其意思与人的身体和行为特征相关,形容一个人有力量,动作迅捷,有活力。
《劲利》这个词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勁利」。
在古时候,劲利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康熙字典》中,劲利的写法为「勁利」。
1. 他的身体素质非常好,跑步特别劲利。
2. 这把刀非常锋利,斩击起来势如破竹,劲利无比。
劲烈、劲头、劲道、利落、利索
矫健、灵活、敏捷、有力、精干
呆笨、迟钝、懒散、无力、松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