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reside over a sacrificial rites] 祭礼中陪同主祭人主持仪式
祭礼中陪同主祭人行祭。《人民日报》1955.3.28:“﹝ 何凯丰 同志﹞追悼大会由中国共6*产6*党中央*********秘书长 邓6*小6*平 主祭。陪祭的有 陆定一 、 徐特立 等。”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陪祭汉语 快速查询。
“陪祭”是传统祭祀礼仪中的重要角色,指在祭礼中陪同主祭人共同完成仪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陪祭指在祭祀活动中辅助主祭人完成仪式流程的参与者,通常由身份或地位较高的人担任。例如《人民日报》记载的追悼会中,邓小平主祭时,陆定一、徐特立等人即为陪祭。
历史与场景应用
与相关术语的区别
“陪祀”指在祭祀中配享或附祭(如功臣配享太庙),侧重“共享祭祀地位”,而“陪祭”更强调仪式中的辅助角色。
仪式功能
陪祭者需全程参与,包括主持献牲、行礼等环节,体现仪式的庄重性与协作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仪式流程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六部成语注解》等文献。
《陪祭》是指在祭祀仪式中陪祭神灵的行为。在古代社会,人们相信祭祀可以祈求神灵保佑,因此在进行祭祀仪式时,会有人充当陪祭的角色,以辅助祭祀的进行。
《陪祭》是由“⻌”部和“示”部组成的,其中“⻌”部是主导部首,表示与行走、移动相关的事物;“示”部则表示与宗教信仰、神灵相关的事物。
根据汉字书写规范,这两个部首的笔画数分别为8画和5画,共计13画。
《陪祭》这个词首次出现在《礼记·乐记》里,描述了古代祭祀活动中的陪祭仪式。此后,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祭祀仪式中陪祭行为的专有词汇。
《陪祭》的繁体字为「陪祭」。
古代汉字写法中,「陪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来说和现代基本相似。
1. 在这次祭祀活动中,他担任了陪祭的角色。
2. 陪祭需要具备一定的礼仪知识和技巧。
3. 这位父亲亲自陪祭,表达对逝去儿子的思念之情。
陪祭相关的组词有:陪祭人、陪祭仪式、陪祭装束等。
陪同祭祀、辅祭、助祭
主祭、元祭,指主要负责祭祀仪式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