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hibit and destroy] 禁止刊行并予销毁
禁毁非法出版物
亦作“禁毁”。禁止、烧毁。多指书籍。 黄节 《李氏<焚书>跋》:“ 明 季此书两经禁燬:一焚於 万历 之三十年,为给事中 张问达 所奏请;再焚於 天启 五年,为御史 王雅量 所奏请。”如:禁毁书目。
见“ 禁燬 ”。
“禁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解释可综合如下:
禁毁(拼音:jìn huǐ)指禁止刊行并销毁某类物品,通常针对被认为有害或非法的出版物、书籍等。例如:“禁毁非法出版物”。
如需进一步了解禁毁书目的具体案例,可参考《焚书》等文献及相关历史研究。
禁毁是指禁止破坏、毁坏的意思。它强调禁止对物品、建筑、文化等进行破坏、损坏的行为。
禁毁的部首是示部,示字旁在上方表示原意表明,毋在下方表示禁止。示部的拆分笔画为5画。
禁毁一词来源于古代的文字演变和传承,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和发展,才形成了现代汉字中的禁毁一词。
禁毁的繁体字为禁毀,字形上多了一个“火”的部分,形象地表达了破坏带来的火灾的意象。
在古代,禁毁这个词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以秦简、金文等古代文字形式为例,禁字的上半部分是示字旁,下半部分是禾字旁;毁字的上半部分是攵字旁,下半部分是非字旁。
1.政府发布通告,禁止任何人进行毁坏文物的行为。
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共同努力,禁毁绿色的家园。
3.在战争中,各国都应该尊重国际人道法,禁止对平民区域进行毁坏。
1. 禁止:禁止违反法律、规定或规则的行为。
2. 毁坏:对物品、建筑等进行破坏、损坏。
3. 保存:保护、维持原有的状态或品质。
破坏、损坏、糟蹋
保护、保存、维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