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ubmit a written statement to a higher authority]∶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
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
吾上书太夫上,谱汝诸孙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give a new lesson]∶旧时指私塾先生给儿童讲授新课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战国策·齐策一》:“﹝ 齐威王 ﹞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諫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於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及 絳侯 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繫清室。”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清 龚自珍 《送南归者》诗:“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 东华 事可哀。”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雨花》1981年第6期:“一九七五年四月, 贺捷生 上书 毛6*主6*席 ,要求寻找 贺龙 同志遗骸,补行葬仪,讣告国人。”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闺塾》:“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紧…… 春香 ,请小姐上书。”《红楼梦》第九回:“可巧这日 代儒 有事回家,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 孙少爷 你背完书,就回屋睡觉去。老爷子再要上书,就说 陈奶妈 催你歇着呢!”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上书汉语 快速查询。
上书是汉语中兼具动词与名词功能的复合词,其含义随语境变化可分为以下两类:
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谏
指臣子以书面形式向帝王陈述意见或政策建议,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乃令民徙木,民怪之,上书言不便者以千数。”
现代指向上级提交书面意见
广义指个人或团体通过正式文书向政府、机构等提出诉求或建议。例如:“居民联名上书环保部门,请求整治河道污染。”
古代官方文书类别
特指汉代以后下级呈递上级的公文类型,与“奏疏”“表章”等并列,如《汉书·艺文志》分类中“上书”归于“六艺略”。
书法临摹范本
在书法领域,可指代名家字帖或摹写样本,例如:“初学者常以颜真卿《多宝塔碑》为上书,练习楷书笔法。”
参考来源
“上书”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向君主或上级进呈书面意见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指臣子或百姓通过书面形式向统治者提出建议、劝谏或请求。例如:
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
不限于君主,也可指向其他权威人士表达诉求。例如:
旧时私塾讲授新课
指塾师向学生讲解新课程内容。例如:
如今“上书”多用于比喻义,如民众向政府部门提交联名信、建议书等,延续了表达诉求的核心意义。
捱捱挤挤敖倪敖言把卖边甿捕掩猜拳长马宸严持把雠定纯絜撮捧大布點查断酒敦厉法戒方收梵教封资修焚石斧子干钧辊辊悔口奬学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狡虫金善宝亟淹机综绝望考古学科仪夸侈蓝衫梁冠莲花钌铞儿列宅灵州陇丘隆行论用绵长密捕明发农学院攀翫濆泉强御盛运食器探赜索隐铜鱼使物师乡亭谢家兴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