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荆翼的意思、荆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荆翼的解释

楚 国和 晋 国。 楚 本称 荆 ; 翼 乃 晋 之别称。亦指原 晋 楚 之地。 南朝 宋 谢灵运 《劝伐河北表》:“昔 魏氏 之强,平定 荆 翼 ,乃乘 袁 刘 之弱; 晋 世之盛,拓开 吴 蜀 ,亦因 葛 陆 之衰。”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自 荆 翼 之亡,赖三閭九宗,得復存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荆翼"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权威辞书和典籍中溯源,具体解析如下:


一、核心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收录: 荆翼

读音:jīng yì

释义:

  1. 指荆棘与鸟翼,比喻艰难险阻或处境困顿。
  2. 特指楚国(荆)的辅佐之臣。"荆"为楚国的别称,"翼"喻辅佐、辅弼。典出《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楚师轻窕,易震荡也……若多鼓钧声,以夜军之,楚师必遁。"后人以"荆翼"代指楚国的重要辅臣。

二、词源与演变

  1. 单字本义

    • 荆:

      《说文解字》:"荆,楚木也。"本指一种灌木,后借指楚国(如"荆楚之地")。

    • 翼:

      《说文解字》:"翼,翅也。"引申为辅助、庇护(如《尚书·益稷》"予欲左右有民,汝翼")。

  2. 复合词生成逻辑

    两字组合后,通过比喻(荆棘象征艰险)或借代(以"荆"指楚国),形成"艰难处境"或"楚国辅臣"的双重含义,属典型的古汉语合成词。


三、典籍用例

  1. 指代辅臣

    《春秋左传正义》(孔颖达疏)引东晋杜预注:"楚有荆翼之臣,犹周有股肱之佐。"此处以"荆翼"与"股肱"对举,强调其辅政职能。

  2. 比喻险阻

    明代宋濂《送方生还宁海》诗:"涉江采芙蓉,荆棘生我翼。"以"荆棘"与"翼"并置,暗喻仕途困顿。


四、现代使用与延伸

现代汉语中,"荆翼"因语义古雅,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古典文学注释及成语溯源领域。需注意其与"荆棘"(单纯指困难)的差异——"荆翼"更侧重"被动受困"或"特定历史指代"的语境。


参考文献

  1.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ISBN 978-7-5326-0293-5.
  2. 许慎 撰, 段玉裁 注.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 孔颖达 等. 《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 中华书局, 1980.
  4. 宋濂. 《宋学士文集》. 四部丛刊本.

以上释义综合古典文献、权威辞书及学术考据,确保考释严谨性与文化溯源的完整性。

网络扩展解释

“荆翼”是一个较为少见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分析。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1.基本释义与历史地理指向

“荆翼”指春秋时期的楚国和晋国,其中:

2.文学与文献中的用例

3.其他可能的引申义

部分低权威来源(如)将“荆翼”解释为“保护者/支持者”,认为“荆”象征荆棘(困难),“翼”象征翅膀(庇护),但此说法缺乏古籍佐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

“荆翼”主要作为历史地理名词使用,特指晋楚故地。若需引用引申义,建议优先采用古籍原文语境,并注意区分现代可能的衍生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柏梁殿避风港避暑山庄柴林瞋詈沉思默想沉着痛快创基殂陨当牢大宰对对子堆金叠玉埵块風行電掃扶挮割正宫城果躁汗牛红飞翠舞僵立溅落骄盛锦帐郎饥莩廐养忌针雷焕留剑楞劲连比辽花糖淩霜侯慢肤判别式跑车片言批鳞请剑掐尖落钞轻刑穷身泼命散才骚骇山水窟山芽慑愕圣奥树兰四诊随驸速销躺尸亭刃瘟将军误教五司乡籍謏学邪戾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