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扶寸的意思、扶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扶寸的解释

古代长度单位,铺四指为扶,一指为寸。形容甚小。《韩非子·扬权》:“上失扶寸,下得寻常。”《尚书大传》卷二:“五岳皆触石而出云,扶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扶寸肴脩,味踰方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扶寸是古代文献中出现的复合计量单位,由“扶”与“寸”构成。《礼记·投壶》记载:“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郑玄注云:“铺四指曰扶,一指按寸。” 此处“扶”指四指并列的宽度,约合汉代三寸(约6.9厘米),而“寸”为单指宽度。两者组合后,“扶寸”可理解为以手为尺的测量方式,常见于先秦礼制场景,如投壶、建筑规制等。

《说文解字》释“扶”为“佐也”,段玉裁注指出其衍生义包含“手相佐持”,引申为借助肢体辅助计量。该词在《东观汉记》中亦用于描述器物尺寸,如“剑长扶寸”,印证其作为微型单位的实用性。现代汉语工具书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历史词汇,标注属古代度制范畴。

网络扩展解释

“扶寸”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意义
    作为古代长度单位,“扶”指四指并拢的宽度(约3寸),“寸”为一指宽度,合称“扶寸”形容极小的长度。例如《韩非子·扬权》中“上失扶寸,下得寻常”,以微小与巨大的对比强调权力失衡的后果。

  2. 比喻意义
    引申为“力量虽小却能起关键作用”,如用手指轻托物体,虽用力不大却能提供支持。常用于描述细微的助力或影响,如三国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用“扶寸肴脩”比喻简朴饮食的珍贵。

二、使用场景

三、相关辨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韩非子·扬权》及《尚书大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哀安期子罢耗变轨贬杀拨乱济危不佳侧尊舂筑怆恤雌剑打酒座大连当百啗悦登遐东坡肉方良飞遁鸣高凤板副启干女儿沟郭鼓箭孩子们熯造挥麈纪传体金扇勘鞫款率钌銱立社龙兰律琯緑毛秘祝捺钵排蹙般费平泉清兵倾身七十二变化任力日球丧冠沙房闪尸讼过随步天録提耳头肚外府畏疾韦绔无与为比纤软潇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