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怪底的意思、怪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怪底的解释

亦作“ 怪得 ”。1.惊怪,惊疑。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唐 白居易 《和郭使君枸杞》:“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 宋 辛弃疾 《永遇乐·梅雪》词:“怪底寒梅,一枝雪里,只恁愁絶。” 宋 李曾伯 《满江红·和刘仓咏雪》词:“推枕闻鸡,正怪得,乾坤都白。”

(2).难怪。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四四:“怪得 蓬莱 山下水,半成沙土半成尘。” 前蜀 韦庄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车枉降访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谢》诗:“怪得白鸥惊去尽,緑萝门外有朱轮。” 宋 杨炎正 《秦楼月》词:“断肠芳草萋萋碧,新来怪底相思极。”《东周列国志》第五九回:“怪得前日 鄢陵 之战, 郤犨 与 婴齐 对阵,不发一矢,其交通之情可见矣。”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此间地下真可观,怪底江山总生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怪底”是一个古汉语中使用的短语,多见于诗词或文言文语境,其含义需要拆解“怪”与“底”二字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1. “怪”的含义:

    • 核心义项为“奇异、不寻常”或“惊异、感到奇怪”。在“怪底”中,“怪”主要表达一种感到惊讶、诧异或难以理解的情绪或态度。例如:
      • 《说文解字》:“怪,异也。” (意指:怪就是奇异、不同寻常)
      • 《汉语大词典》:怪有“奇异;惊奇;觉得奇怪”等义项。在“怪底”结构中,它侧重于表达主体的疑惑或惊讶心理。
  2. “底”的含义:

    • 在“怪底”中,“底”是一个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相当于“何”、“什么”、“为什么”或“怎么”。它用于询问原因、情状或方式。
      • 《汉语大词典》:“底”作疑问代词,义同“何”,如“底事”(何事)、“底处”(何处)。
      •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底,犹何也;甚也。” 例如杜甫诗“花飞有底急?”即“花飞为什么这样急?”。
  3. “怪底”的合成含义:

    • 将“怪”与“底”结合,“怪底”整体表达的意思是:“为什么感到奇怪?”、“为什么觉得诧异?”、“何以如此?”、“怎么这样?”。它用于表达说话者对眼前景象、事件或他人行为感到不解、惊讶,进而发出疑问。
    • 例如:
      • 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怪底寒梅,一枝雪里,冷艳疏香断护。” 这里的“怪底寒梅”可以理解为“为什么(偏偏是)这寒梅(在雪中开放)?”或“令人奇怪的是这寒梅(为何在雪中开放)?”,表达了作者对寒梅在恶劣环境中绽放的惊讶与感慨。
      • 杨万里《题荐福寺》:“千山底里着楼台,半夜松风万壑哀。怪底诗情清彻骨,门寒沁雪不曾开。” 这里的“怪底诗情清彻骨”意为“为什么(我的)诗情如此清冷彻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情清冷原因的疑惑。

“怪底”是一个古汉语疑问短语,意为“为什么感到奇怪?”、“何以如此?”、“怎么这样?”。它由表示惊异的“怪”和表示疑问的“底”组合而成,常用于诗词中表达作者对所见所闻感到惊讶、不解而发出的疑问或感慨。

引用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怪底”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及用法:

1.表示惊怪、惊疑(常见于诗词)

指对某种异常现象或行为感到惊讶或疑惑。例如:

2.表示“难怪”(表因果关联)

用于解释某种现象的原因,带有恍然大悟的语气。例如:

补充说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具体出处,可参考诗词类工具书或古籍数据库。

别人正在浏览...

奥宇暴威坌并弊久才品唱机扯攞串花家触斗蛮争锤子悴族黨徽丹赭彫损凋亡奋进郭隗金河浜红艳艳厚葬花彩虎尾春冰嫁鸡逐鸡交畅劫剽襟抱憬然有悟九日赳武君山老父皲瘃聚沙成塔开引朗镜篱笆灵猋邻几流盼篱帐龙翔虏尘路德马禁美茂妙赏挐攫柅格哦松仁言入场纱灯社长水枕条施踢跶铁树花开拓画土田突突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