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荆山之玉的意思、荆山之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荆山之玉的解释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荆山之玉是汉语成语,典出战国韩非《韩非子·和氏》,原指楚国荆山所产的美玉,后比喻极其珍贵的人才或事物,尤指未被世人识别的稀世珍宝。以下从释义、典故、引申义及现代用法详细解析:


一、典故溯源

楚国樵夫卞和在荆山发现璞玉(未经雕琢的玉石),先后献给楚厉王、楚武王,均被误判为普通石头,卞和因此被砍去双脚。直至楚文王即位,命人剖开璞玉,终得绝世宝玉,琢为“和氏璧”。此典强调真才实学需经时间检验,暗喻贤才蒙尘或珍宝未被赏识。


二、本义解析

  1. 地理指向

    “荆山”指今湖北南漳县境内山脉,先秦时期以产玉著称。《后汉书·郡国志》载:“荆州……有荆山,卞和得玉处。”

  2. 玉之特质

    特指“和氏璧”,象征无瑕之美与至高价值。古人以玉喻德,《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有五德”,契合成语中“玉”的品德隐喻。


三、引申义与用法

  1. 喻指稀世珍宝

    如三国曹植《与杨德祖书》称:“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强调事物稀缺性。

  2. 指代怀才不遇者

    唐代刘禹锡《学阮公体》诗云:“邪说害正道,荆玉至宝疑。” 批判人才遭疑的世态。

  3. 现代应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未被发掘的才华(如“公司藏有荆山之玉般的工程师”)或极具潜力的资源(如“乡村振兴中的荆山之玉”)。


四、权威词典释义


五、近义辨析

引用来源:

  1. 《韩非子·和氏》
  2. 《后汉书·郡国志》
  3. 《说文解字》
  4. 曹植《与杨德祖书》
  5. 刘禹锡《学阮公体》
  6. 《汉语大词典》
  7. 《中华成语大辞典》
  8. 《昭明文选》李善注

网络扩展解释

“荆山之玉”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1. 文学源头
    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植的《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此处以“荆山之玉”与“灵蛇之珠”并列,形容珍贵之物。

  2. 历史故事
    源自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献玉的传说。卞和在荆山发现璞玉,两次献玉被拒并遭断足,最终楚文王命人剖开璞玉,得绝世宝玉“和氏璧”。此玉后被秦始皇制成传国玉玺,成为权力象征。


用法与特点


延伸知识

如需进一步了解“和氏璧”流传脉络或曹植原文背景,可参考古籍《韩非子·和氏》及《昭明文选》。

别人正在浏览...

被跣鞴鹰捕援踸踔吃不清驰术搭钩恶道恶业恶丈夫干吊甘丰甘节桦皮脸卉服慧寂秽俗回斜火力发电激厉境域矜诬箕裘隽俗渴盼宽明凉阴流芳遗臭猛士明誓末大必折闹喧呕吼陪不是琼山取境人命危浅日息荣侍三白法骚牛山猫山颓沈湛食利水银古苏李琐闱苔茸讨嚣天亡天政亭吏亭然温瓜衔啼嚣悍邪道谐遇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