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师的意思、磬师的详细解释
磬师的解释
古乐官名。《周礼·春官·序官》:“磬师,中士四人。” 孙诒让 正义:“磬师者,此官与钟师、笙师、鎛师,皆分主教奏乐器之官。”《周礼·春官·磬师》:“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教縵乐、燕乐之钟磬。”
词语分解
- 磬的解释 磬 ì 古代打击兵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 古同“罄”,空,尽。
- 师的解释 师 (師) ī 教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刼 )为人师。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师。医师。技师。 效法:师法古人。 榜样:师范。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
网络扩展解释
“磬师”是古代乐官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磬师(拼音:qìng shī)指周代宫廷中掌管磬、编钟等乐器演奏及教学的专职乐官。其职责包括教授击磬技巧、管理礼乐仪式中的钟磬使用,并与其他乐官(如钟师、笙师)分工协作。
职责与记载
- 职能范围
根据《周礼·春官》记载,磬师需“掌教击磬、击编钟”,并负责“缦乐”(舒缓的乐曲)和“燕乐”(宴饮乐曲)中钟磬的编排与演奏。
- 官职等级
磬师在周代官职体系中属“中士”级别,编制为四人,与钟师、笙师等并列,共同维护礼乐制度。
字义分解
- 磬:古代打击乐器,多用石或玉制成,形如曲尺,悬挂敲击;后也指寺庙中的铜制钵状法器。
- 师:此处指专职传授技艺或管理某类事务的官员,如“乐师”“钟师”等。
文献依据
主要见于《周礼》及后世注疏(如孙诒让《周礼正义》),强调其在礼乐体系中的专业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磬师》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独特的含义和起源。下面将对其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进行介绍。
首先是拆分部首和笔画。《磬师》的部首是石,也就是指与“石”相关的字义。而它的总笔画数是15画。
接下来是这个词的来源。《磬师》这个词源于古代中国的礼仪乐器——磬。磬是一种以石材制成的打击乐器,被用于古代宫廷音乐中。而“师”则指的是指导者或老师的意思。这个词的组合意味着“指导者或老师的身份与磬乐器相关联”。
此外,《磬师》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磬師」。
古时候,《磬师》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书写规范有一些变化。但是,我们可以参考现代汉字的写法,推测其古字的写法。
以下是一个关于《磬师》的例句:
他是我们学校的磬师,教授古代音乐和传统乐器演奏技巧。
在《磬师》这个词的基础上,可以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比如「磬师之道」(指的是研究和传承磬乐的学问)、「磬师堂」(指的是学习磬乐的场所)等等。
与《磬师》相近或相似的词语有「指导者」、「音乐老师」、「教授」等,它们都可以用来描述拥有导师或教育者身份的人。
相反地,与《磬师》意义相反的词汇可能是「学生」、「初学者」等,这些词语描述了那些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指导的人。
总结一下,《磬师》指的是与磬乐器相关联的指导者或老师。它的部首是石,总笔画数为15画。这个词源于古代的磬乐器,而“师”表示指导者或老师的意义。在繁体字中,《磬师》的写法是「磬師」。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我们可以推测其古字的写法。《磬师》可以用于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也有一些近义词和反义词可以与之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