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绵羽的意思、绵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绵羽的解释

亦作“緜羽”。《诗·小雅·绵蛮》:“緜蛮黄鸟,止于丘阿。”以“緜蛮”形容黄鸟,后因以“绵羽”为黄鸟之别称。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杂夭采於柔荑,乱嚶声於緜羽。” 唐 杜牧 《春思》诗:“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绵羽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意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细密而柔软的鸟羽,常见于古代诗文对鸟类(尤其是雏鸟或禽鸟腹部)羽毛的细腻描绘。该词由“绵”(柔软、细密)与“羽”(羽毛)复合而成,既体现羽毛的物理质感,也常承载温婉、柔美的情感色彩。以下是权威辞书与文献中的具体释义及用例:

一、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为:“细密的鸟羽。”强调其质地精细、排列紧密的特征,多用于形容雏鸟或禽类贴身绒毛的柔软状态。

    例证参考: 李商隐《骄儿诗》“文葆未周睟,固已知六七”中“文葆”(绣花襁褓)可类比雏鸟“绵羽”包裹之态。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义:“柔软的羽毛。”侧重其触感上的轻柔特性,常见于描写鸟类或借喻轻柔之物。

    文学关联: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虽未直用“绵羽”,但“肃肃”拟声中暗含羽翼摩擦的细密感,与词义相通。

  3.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注解:“鸟的柔细羽毛。”突出生物属性,特指鸟类体表生长的细软绒毛,区别于硬质的飞羽。

    典籍溯源: 《周礼·考工记》“羽翮为旌”中“羽翮”指硬羽,反衬“绵羽”的软质特性。

  4.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释例:“绵,细密;羽,鸟毛。绵羽谓细软之羽毛。”从构词法解析,印证其复合词的本义。

    诗文印证: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轻燕受风斜”之“轻燕”,可联想其腹下“绵羽”随风起伏的意象。

二、文学意涵拓展

古典文学中,“绵羽”常被赋予情感隐喻:

三、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绵羽”多见于:

  1. 文学创作:用于诗歌、散文中营造细腻的物态描写(如“雏雀抖落绵羽间的露珠”)。
  2. 生物学描述:指代鸟类雏期的绒羽(down feather),具有保温功能。
  3. 工艺比喻:引申形容丝绸、羽绒等柔软材质(如“这件羽绒服内充白鸭绵羽”)。

“绵羽”以精准的物态描摹为基础,融合古典文学的审美意象,既是一个具象名词,亦承载文化情感,其解释需兼顾词典本义与历史语境的双重维度。

网络扩展解释

“绵羽”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一、核心含义(典故来源)

“绵羽”最早见于《诗经·小雅·绵蛮》中的诗句“绵蛮黄鸟,止于丘阿”,其中“绵蛮”形容黄鸟的叫声,后演变为黄鸟的别称。例如南朝齐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写道“乱嚶声於緜羽”,即用“緜羽”代指黄鸟的鸣叫声。

二、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补充解释为“形容柔软轻盈的质地”,这是基于对“绵”(柔软)和“羽”(羽毛)二字的字面拆分。但此释义缺乏古籍支持,可能为现代引申用法。

使用场景建议

  1. 文学创作:适合在诗词中作为黄鸟的雅称,如“林间绵羽啭清音”。
  2. 古文解读:需特别注意其典故背景,避免与“柔软”的现代义混淆。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诗经》典故与字典释义。若需研究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建议参考汉典等权威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别动队避暑饮不冷不热长命百岁超诣冲让慈谟摧沮稻田點紙畫字方峻鲂鱼赪尾肥牛奉供丰茂父艰古貌古心罕觏含污忍垢好物回伏坚靭骄覇胶臘谨介矜矜战战金赀廉可寄财利害相关临殡流落他乡流域纶组节约恼犯青水皂白丘传雀鹞渠央扫厅鲨翅上跻赏誉省道市布诗什霜路思意松盆谈论风生洮河绿石它所条述痛亲讬名外观王蔧威略危巇芜浅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