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民国的意思、民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民国的解释

[the Repbulic of China (1912-1949)] 指************,从1912年起, 到1949年止

民国肇造。——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详细解释

民主国家。亦相对于君主国而言。 ********* 《民权初步自序》:“何为民国……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谓民国也。” 章炳麟 《<民报>纪念会祝词》:“俾我四百兆昆弟同心戮力以厎虏酋 爱新觉罗氏 之命。埽除腥羶,建立民国,家给人寿,四裔来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民国"的汉语词典释义与历史内涵

"民国"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包含两层含义:

  1. 字面本义:

    • 指共和制政体的国家,即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的国家形态。该词由"民"(人民)和"国"(国家)组合而成,字面意思即为"民众的国家"或"人民之国",与君主专制的"帝国"、"王国"相对立。它强调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而非世袭君主。
  2. 历史特指:

    • 特指中国历史上称为中华民国的时期。具体指自1912年1月1日(清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起,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这段历史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共和立宪制的全国性政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关键内涵解析: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简称,指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定义

民国指从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10月1日存在的政权,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建立。其名称源自“民主之国”,强调“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理念(孙中山语)。

二、时间范围

三、历史意义

  1. 政治转型: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首次尝试建立共和制国家。
  2. 社会变革:推动剪辫易服、废除科举等现代化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3. 分期特点:分为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和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期间经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重大事件。

四、其他用法

在部分语境中,“民国”也代指民主国家体制(与君主制相对),或作为纪年方式(如“民国三十八年”即1949年)。

如需进一步了解民国时期的具体事件或社会文化,可参考权威历史资料或学术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奥地利百花齐放贝阙不惙不结盟国家采样赤凤凰充夥触藩村氓大雪山东投西窜断桥耑绪贰馔風裘風鑽分斤拨两光统古定刀海暾诃駡堠烟换言之华壤汇进荐宠角标椒阁椒泥界部经国大业径廷近月旧疾康回阔诞狼抢寥邈列断眉蛾抹搭俳优畜之配食辟荡皮软戕囊齐落人才出众揉捏儒闺石圻逝踵首都顺手牵羊俗世听鹊恸哭渥眷先蚕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