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僻地方的渡口。比喻不受赏识的处境。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知音嘿已,作者谁尤;思慰穷津,用徵逸藻。” 宋 苏舜钦 《和菱磎石歌》:“苟非高贤独赏激,终古弃卧於穷津。”
“穷津”是由“穷”与“津”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语境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解析
“穷”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极也”,本义指达到尽头,引申为困境、贫乏,如《孟子·尽心上》载“穷则独善其身”。
“津”在《玉篇》中释为“渡水处”,即渡口,后扩展为交通要道或关键途径,如《论语·微子》中“使子路问津焉”。
二、复合词义
“穷津”属文言词汇,多用于比喻义:
三、文献应用示例
该词偶见于古典文献,如明代地理志书描述河道治理时称“疏浚穷津,以通漕运”,现代多用于文学创作,例如“于穷津处觅得柳暗花明”。
参考来源:
“穷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ióng jīn(注音:ㄑㄩㄥˊ ㄐㄧㄣ),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字面义
指荒僻地方的渡口,即人烟稀少、位置偏僻的渡口。
引申义
比喻不受赏识的处境,常用于描述才华或能力未被重视的境遇。
唐代司空图《擢英集述》
“知音嘿已,作者谁尤;思慰穷津,用徵逸藻。”
——通过“穷津”暗喻文人未被重用的困境,寄托对知音的渴望。
宋代苏舜钦《和菱磎石歌》
“苟非高贤独赏激,终古弃卧於穷津。”
——以“穷津”形容奇石被埋没,反衬才华需伯乐赏识的哲理。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学或诗词创作,现代语境较少出现,但在探讨怀才不遇、知音难寻等主题时,仍可借以增强文意深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词语,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权威词典来源。
白花骆饱计毕瓮财求参乱唱率昌义蠢然打茶围大方向大会都道杜根堵截返潮绯闻风珂阁路勾盾规括酣歌黑霉隳官火人虎头虎脑鸡黄荆朴居宇磕搭恳恳悱悱窾奥纍堆踉踉跄跄搂搜罗汉羃历品酌疲庸毗佐泼毛神乾式骑导青川蛩机凄其肉好升课神晤神弦曲收缩书笈天惊石破褪色吐咬威诟物妖乡邮员显陟小伙子席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