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婢。《旧唐书·酷吏传·来俊臣》:“ 西蕃 酋长 阿史那斛瑟罗 家有细婢,善歌舞。”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某虽贱人,曾为 柳 家细婢,死则死矣,安能事卖绢牙郎乎?”
“细婢”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通常指身份低微或年幼的婢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古籍例证
三、构词解析
四、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词语演变,可参考《旧唐书》或《北梦琐言》相关章节。
《细婢》是一个汉语词语,它指的是世袭或代代相传的婢女。在古代中国社会,细婢往往是贵族家庭中为主人服务的佣人或仆人。
《细婢》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组成词义的“细”和“婢”。其中,“细”是由“纟”(纤维)作为左部,“田”(田字底)作为右部组成;“婢”是由“女”(女子)作为左部,“卑”(原意为低矮)作为右部组成。
总计,《细婢》这个词一共有10个笔画。
《细婢》一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是古代汉族社会经典文献之一。
在繁体中,词语《细婢》的写法为「細婢」。
在古代的写法中,词语《细婢》中的“细”字并不是现代常见的写法。在古文中,它的写法是“绤”。
另外,“婢”字在古代也有不同的写法,例如“婢女”中的“婢”字可以替换为“奔”字,表示奴隶身份。
1. 这个贵族家庭的细婢代代相传,是他们家传统的延续。
2. 细婢的工作包括打扫卫生、照顾主人的日常生活等。
3. 细婢们互相协作,默契地完成着各自的任务。
组词:细婢团体、细婢使命
近义词:使女、侍女、奴婢
反义词:主人、女主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