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兢惧的意思、兢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兢惧的解释

戒慎恐惧;惶恐。《后汉书·明帝纪》:“永览前戒,竦然兢惧。”《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兢惧之心日弛,邪僻之情转放。” 前蜀 杜光庭 《宣进天竺僧二十韵诗表》:“冒黷宸严,无任兢惧战越之至。” 清 林则徐 《会奏英夷抗不交凶严断接济查办情形折》:“该夷穷蹙仓皇,已觉十分兢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兢惧(jīng jù)是汉语中一个表示极度谨慎、敬畏不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下层次:

  1. 字义溯源与构词解析

    “兢”本义为战栗、戒慎,源自甲骨文象形,状似二人头顶重物、步履谨慎之态;“惧”指内心惶恐不安。二字叠加构成同义复词,强调因敬畏而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汉语大词典》指出“兢惧”属“恐惧”类近义词,但更侧重行为上的战战兢兢(如《尚书·皋陶谟》中“兢兢业业”的谨慎态度)。

  2. 权威词典释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兢惧”形容“因敬畏而小心谨慎,不敢懈怠”,多用于面对重大责任或庄严场合时的心理描写。例如:“身居高位者常怀兢惧之心,方能克己奉公。”

  3. 古典文献用例佐证

    该词属书面语体,多见于典籍。如《后汉书·光武帝纪》载:“陛下德冠往初,功无与二,即位以来,躬自兢惧。”此处凸显帝王对治国重任的敬畏心态。此类用例印证其承载的庄重语义。

  4. 近义辨析与语用特征

    相较“恐惧”“惶恐”,“兢惧”更强调因责任感产生的自觉警惕(如《朱子语类》中“持守之兢惧”),现代多用于形容对职责、使命的严肃态度,如:“科研工作者对数据严谨性须存兢惧之心。”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3. 范晔. 《后汉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65.
  4. 黎靖德编. 《朱子语类》. 中华书局, 1986.

网络扩展解释

“兢惧”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戒慎恐惧、惶恐的心理状态,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重大事件或压力时谨慎不安的情绪。


词语结构


使用场景

多用于以下情境:

  1. 重要事件:如重大决策、考试、任务等需高度专注的场合。
  2. 危险环境:如面对突发危机或挑战时的不安心理。
  3. 自我警示:提醒自己保持谨慎态度,避免出错(如古籍中的用法)。

古籍出处


近义词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详细古籍引用,可参考来源网页(如汉典、查字典等)。

别人正在浏览...

隘路辨慧摽揭兵道册命镵入尘饭涂羹触目经心大麦丹青客电目东沙群岛短辕车頫听赶锥告终股评禾役红点子幌漾简孚健翮凈国九原可作卷堂拘谫肯不肯扣襻愧艴馈赆隶汉灵献鸾縧禄直梅酱没坐性魄虑千红万紫侨松起盖青邱寝具啓途却勾稍天深志石谼拾集衰嗛输官厮吵四合谇语隤坠未常惟利是逐兀秃下坡路歇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