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输官的意思、输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输官的解释

向官府缴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世祖 章皇帝 特詔:免此加派,其已输官者,准抵次年钱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输官"是古代汉语中表示缴纳赋税的专业术语,核心含义指向官府缴纳钱粮财物。该词由"输"(运输、缴纳)和"官"(官府)两个语素构成,始见于唐代文献,宋元时期成为赋税制度的常用表述。

一、基本释义 指民众按律令向国家机构缴纳赋税的行为,涵盖粮食、布帛、货币等实物形式。《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23页明确记载:"输官,谓向官府缴纳赋税"。

二、历史源流

  1. 唐代租庸调制规定"每丁岁输粟二石",《旧唐书·食货志》载有"凡赋役之制...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的征收时限。
  2. 宋代实行夏秋两税制,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及"今国家不务农桑,粟帛常贵,江浙诸路,岁籴米二百万硕,其所籴之价与辇运之费,每岁共用钱三百余万贯,又贫弱之民困于赋敛,岁伐桑枣,鬻而无售,输官之直,十不得三"的税制弊端。

三、语境应用 在历史文献中常与"私债"形成对比,如《宋史·食货志》载"遇收成,将收成抵偿田主,租谷不还,更需索租人代输官物"的记载,揭示农民同时承担地租和国税的双重压力。

四、现代转义 当代多用于历史研究领域,《中国赋税史》(中华书局2019版)第215页指出:"输官制度作为古代财政体系的核心环节,其运作机制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政权兴替"。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仍保留词条,标注为历史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输官”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动词用法:向官府缴纳(钱粮、物资)
    这是最常见的含义,指百姓或地方将赋税、物资等上交给官府。例如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中提到:“其已输官者,准抵次年钱粮”(已缴纳给官府的物资可抵次年赋税)。

  2. 名词用法:汉代官职名
    据《汉书》记载,“输官”是汉代设立的均输官,负责管理各地赋税的征收与调配。其职责包括将地方特产折价征税,或按需采购物资以平衡运输成本。


二、补充说明

如需更全面的释义,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汉书》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哀听闇解白哗哗败将残兵宝藏暴涨鞭杠变死布政牓长远称功诵德东方朔都啰钝迟防护佛钵扶牀盖柿高雄市共患钩谶钩结果刑信赏孤孀鼓湍熇厉镮钮华艳江沱较炳胶革击箙惊荒襟裾机轴可煞倈倈麻麻矛弧媚媚迷岸迷路名分清钱攘肌及骨山道市井气狮蛮宝带秫酒太平探手它心鳀海土宜望眼巴巴谓言文记握炭流汤孝行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