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北齐书·元暉业传》:“ 孝友 临刑,惊惶失措, 暉业 神色自若。”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生》:“家唯孀母并一姊,闻之,惊惶失措,急至阁,抚尸大慟。” 吴晗 《灯下集·谈曹操》:“ 曹操 死, 青州 军惊惶失措,以为天下又要大乱了。”
“惊惶失措”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jīng huáng shī cuò,形容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因极度惊慌恐惧而失去常态,不知如何应对。以下是详细解析:
惊惶
失措
指人在面对意外或危险时,因过度惊慌导致思维混乱、行为失控的状态。例如:
例:地震突袭,众人惊惶失措,场面一度混乱。()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精准地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
“惊惶失措”是一个常用词组,意思是因为突发的情况或者突如其来的危险使人感到非常恐慌和困惑。
“惊惶失措”的第一个字“惊”由“心”和“京”组成,心是部首,该字由11划构成;第二个字“惶”由“忄”和“皇”组成,忄是部首,该字由11划构成;第三个字“失”由“非”和“大”组成,非是部首,该字由5划构成;最后一个字“措”由“手”和“巳”组成,手是部首,该字由11划构成。
“惊惶失措”一词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书·艺文志》中的“鸡惊故措”,用来形容鸡因为受惊而乱窜的样子,后来引申为人类受惊恐而慌乱无措的状态。在繁体汉字中,“惊惶失措”可以写作“驚惶失措”。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很多字的形状和现代有所不同。据史书记载,在秦汉时期,“惊”字的写法为“
1. 当地居民在地震发生时陷入了惊惶失措的状态。
2. 孩子一听到爆竹声就惊惶失措地往妈妈的怀里钻。
惊恐、惊慌、恐惧、困惑、迷惘、困扰
慌乱、慌张、惶恐、惊骇、慌忙
冷静、从容、泰然、镇定、淡定
【别人正在浏览】